近来闲来无事又读了一遍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颇有感触。起初听到白先勇这个名字是因为牡丹亭,电视报道中一个风度翩翩但腰身硬朗的长者与演员在舞台上一同谢幕,后来在历史书上读到了他的父亲白崇禧将军,再后来就是八卦新闻中他和同性恋人的传奇故事。
真正关注这个人还是在大学的时候。还记得那是临近毕业的一个下午,听班委说白先勇要来学校讲演,为了圆毕业前一定要听一场名人讲座的梦,我一个伪书迷早早翘课来到了活动中心门口,为的是一睹名人风采。站在真文艺青年队伍中,其实也是惭愧的。少男少女们都在讨论自己最喜欢的是哪本书那篇文章,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而我,却在心中盘算哪个同学可以在来的路上给我带个宿舍楼下的馅饼。
就这样,等啊等,终于等来了他。台上的他还是如初次在电视上见的那般儒雅,笑起来很慈祥,他讲他的童年,他的父亲,他作为将门之子的所见所闻,讲那个特殊时代的悲欢离合,像聊家常一样风趣幽默。这大概就是人格魅力吧,就是这样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让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个人,让你想更深层次的去挖掘这个人的精神世界。
我觉得一个与历史曾经走的那么近的人,他的思想应该是深邃的,于是开始读这个人的作品了。
首先读的便是这本《孽子》了。
小说以1960年代的台北为大环境,叙述了以几个年轻人为代表的,身处社会底层的同性恋者的悲欢离合。作为那个时代的“异类”,他们各自沿着不同的人生轨迹,艰难的行走,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被社会,家庭,亲人所不齿,只能依偎着彼此忍受着心中那份孤独。
在我看来,这个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将各个人物的身世命运融入到了整个时代与社会的大环境中。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傅老爷子,他是一代名将,骁勇善战,独身一人养大了引以为傲的独子,却不料儿子被发现是同性恋引起轩然大波。背负着舆论压力的儿子觉得给父亲蒙羞后,饮弹自尽。孤独度过晚年的傅老爷子闲暇之余常做善事,而这些当时社会的“失足青年”自然成了老爷子救助的对象,这些年轻人知恩图报,照顾抱恙的傅老爷子,并为其送终。
起初傅老爷子接受不了儿子是同性恋这个事实,除了作为一个父亲,还作为一个传统封建的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之后,身体力行帮助同性恋青年,去聆听这些“异类”的心声,这种转变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人,更是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然而,即便如此儿子终究是回不来了。
就这部小说而言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孤独。不被社会家庭接受的同性恋者的孤独,理解不了儿子是“异类”的父亲的孤独。暂且不提当今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但,与众不同是件孤独的事情。
人们总是愿意接受与自己经历相近的或是处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人和事物,对于相对陌生的事物的本能反应首先是质疑、否定和排斥。为什么你要辞职去创业?为什么你30岁了还不结婚?为什么你结婚这么久了还不要孩子?为什么?为什么你就要和别人不一样呢?
因为我不是他们呀!为什么要过他们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儿,我尊重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也尊重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职场女强人,大家都在自己的领域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喜悦,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不需要外人指指点点。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是自愿的或是迫于某种压力,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外人无权干涉。
所以,不要狭隘的认为家庭主妇就会变成怨妇黄脸婆,女强人就活该嫁不出去,别人的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堪,你也并没有活的很幸福。你不是她,不需要你懂她,但请你尊重她,像尊重身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那样。你可以阐述你的观点,但请不要用你的思维模式绑架她,不要轻易插手别人的人生,毕竟人家没有吃你家大米。
我很羡慕把生活活成故事的人。那些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活出自己样子的人,将生活刻上了自己独特的标签,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我们憧憬的未来,却是这些人的现在。所以有的时候,心胸要开阔,不要拘泥于世俗的边边框框,大胆的去追逐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前路曲折,也要为理想活一次,也要活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你不孤独,你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