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故事节|雷鸣前的遗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不会写什么玄幻的小说,也不会写什么柔情的散文,但我会讲故事。因为我的词藻有限,记忆能力有限,想象空间又有限,所以每每当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发生一些事情,或者遇到一些事情,再或者梦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都比较喜欢用笔和纸,把它们记录下来,细细品味每个故事发生的因缘。这样一来二去的,渐渐的便收集了很多个故事。今天,我突然想把近来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故事,分享给你听,见字如面,希望你能够从我分享的故事当中,获取些许的感悟与人生的体会。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白天,前一秒钟,天空还灰白的一片,后一秒钟,就乌云密布,仿佛突然从白天过渡到了黑夜,四处黑漆漆的一片,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本来大家的心情,都是很沉重的,却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每个人内心的悲伤几乎都给冲刷走了。

        在北方,恰似,有着广阔田地的一个小屯子里,有一家农户正在举行着葬礼,不知道那里的习俗为啥是这样的:把死去的人放在一个“恒温箱”中,只见死去的老人被穿上了一套整洁的古代款式的“缎子袍”,又用很长的一块缎子布蒙在了整个身上,包括脸部。“恒温箱”被竖着摆放在屋内,就是老人活着的时候,住的那间屋子,“恒温箱”前,又摆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的香碗、水果、米饭,还有老人的照片。“恒温箱”的侧面摆放了几盆花,还有花圈。在不远处有一些叠好的金元宝和铜钱,还有用不知道什么材料纸扎的水牛和车子,还有纸糊的房子,还有纸糊的电冰箱、洗衣机等等家用电器。桌子前面摆了一个火盆子,里面装有一些纸铜钱烧过后留下的灰,盆子前还铺了一片麻袋,以供大家行礼磕头。遗体一般情况下要在家里静置三天,但是遇到初一十五的,还不能出殡,只能顺延,因此遗体需要在家放四天。如果家里的老人有一个人曾经先离世,而另一个在未到三年离世的话,还不能合葬,需要再等三年才能葬在一起。待到出殡之后,遗体运到火葬场化作一股灰。哀乐随风四起,听了让人顿生悲悯之心,老人的音容相貌,仅留存在了熟识她的每一个亲人朋友们的脑海中,亲人朋友们将再也触摸不到她那带着温度的身躯了,不仅黯然泪下。

        突如其来的这场大雨似乎打断了这一片的“静寂”,哀乐也停止了,只听得到天空中传来阵阵“轰隆隆”的雷声。闪电把黑漆漆的天空照得一明一暗,如同一条条长龙在天空中盘旋着。对了,在老人家居住的屯子不远处有一座很陡峭的大山,那座山的名字就叫做“蛇盘山”,山里还有座庙……

        那座山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年初时,远处的亲人们曾经来到这个屯子里探望过老人,那时候她的孩子们还带着大家到山上爬了半圈。在山上还远远的眺望的到老人住的那个屯子,大家爬到山顶,周围尽收眼底,那时候还冲着屯子的方向不停的摆手。那次相见时,老人的眼睛就已经失明了,消瘦如骨,但四肢还能动,她只能靠听声音分辨坐在对面的是哪位亲人。亲人们看着多日不见的老人竟然突然之间身形这般,都黯然神伤,不断的偷偷抹着眼泪。大家都围着老人坐着,仅仅是享受那一刻的欢愉,画面仿佛被永远定格在了那时。虽然老人这般被病痛折磨着,生活的如此艰辛,但是,却仍有一口气,在大家的眼里那就是还有希望的。当远方的亲人们逗她开心,说让她天天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天天要乐呵呵的,高高兴兴的活着的时候,老人却强颜欢笑的在脸上堆出了一丝的笑容,勉强的挤了句:乐呵。而如今,老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撒手人寰了。亲朋好友们都各自怀着心事,心里五味杂陈,进行着这场沉重而又简单的葬礼……

        都说母爱大于天,老人的母亲还是健在的,就在老人快不行的头些天,她的母亲虽然在远隔千里之外的城市,却莫名其妙地茶不思饭不想。吃饭时吞咽费劲,仅喝汤汤水水似乎都能吃上两个小时,常常是饭菜还没吃得,就都已经凉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又常常睡睡觉就醒了,起来坐着坐着就又坐着睡着了。还时常坐在炕上冲着窗外望去……都说母子连心,或许老母亲感受到了自己的孩子的命将不久已……

        时间在一天天的消逝着,对于年轻人来说,觉得每天过的很慢,过一天或者两天都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对待一些老年人来说,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就是“度日如年”。老母亲以前每每在一天快过去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哎,又混过了一天。”而如今,她似乎也说不动了,常常低头不爱说话。每个人来到人世间,或许都是背负着不同的使命,待到使命完成,时辰一到,自然也就消逝于人间。如今的老母亲也在渐渐的老去……

        老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那时候仍年轻的老母亲则带着年幼的她再嫁给另一户人家。而她的继父在不久之后又去世了,后来,那时仍年轻的老母亲又带着她嫁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户农家。这个农民伯伯对她的母亲很好,几年就生了小弟弟、妹妹们。农民伯伯在娶她的母亲之前,老婆也是病死的,并且留下了几个小孩子。就这样,在那个很闭塞,并且相当封建的年代里,大家因缘相聚,组建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家庭。

        老人那时候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但因为是“外来”的姐姐,所以常被前窝的弟弟妹妹们欺负。那时候农民伯伯忙着养家糊口,老母亲则天天照顾着这突然获得的一群孩子们,忙得焦头烂额,也没有觉察到孩子们的矛盾和她的变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在前弟弟妹妹们的欺负下,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大姑娘。终于有一天,她再也忍受不了那些不懂事的前弟弟妹妹们的排挤,毅然离家出走了。她又跑回到了那个她出生的地方,那个“靠天吃饭”的,极其贫困的屯子里,投奔到了她的姑姑家。也许那里曾是她童年开启的地方,在那里也曾经留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候或许她认为的世界就应该是像那个屯子那样的,简简单单的几户人家,简简单单的人际关系,几乎人们都靠天吃饭……

        这女大不中留,老母亲也管不住她,就随她去了。老人在年轻的时候那绝对是一个水灵灵的大美人,浓眉大眼,乌黑浓密的长发,扎了两个大辫子。这一亭亭玉立,出水芙蓉的美人,突然来到姑姑的身边,姑姑对她的到来既爱怜又欢喜,整个屯子的人似乎都对他们家刮目相看,她的到来,给全家人蓬荜生辉,所以姑姑一家人都对她关爱有加。那时候,老人就仿佛是一个仙女不小心落入了凡间,被那里的人们捧在了掌心里,仰慕在眼里,喜爱在心里。也许,那段时间,是老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这日子久了,渐渐的,感情真的是一个很微妙的事儿,老人就和姑姑家的哥哥生起了情份。姑做婆,姑姑知道后,很是高兴,满心欢喜,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并且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也挺好的,自己的侄女做儿媳妇总比外来的姑娘强。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母亲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很是不理解,也很不同意这门亲事。就这样,那时候还很年轻冲动、莽撞的她也顾不上母亲的反对,毅然决绝的就和哥哥生活在了一起……

        此时,如果看到老人的前半生,或许认为老人儿时是苦的,但好在年轻的时候,有勇气收获了令自己心满意足的爱情,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心爱的人修成正果,走到了一起。虽然那时候没有什么奢侈豪华的车队,也没有什么缤彩纷呈的礼炮,更没有什么艳丽的鲜花和漂亮的礼裙,但是却有朝夕相处的日夜陪伴和满满的温暖……就那样,在那个交通很不发达的年代里,她在那边生活着,在那边过着日耕夜织的生活,照顾着姑姑一家人。老母亲则领着其他的一群孩子们在千里之外的另个村落里面生活。待到老人日后有了孩子们,通讯稍微有些发达了,她才偶尔家信一封,问候母亲的近况。虽然曾经老母亲不同意她的这门婚事,可是生米早已煮成熟饭,也没法说什么了,就那样,也默许了,偶尔再回信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她,问候她的近况。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回首老人的一生,真的是悲喜参半,既有对逝去的父亲的怀念,又有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的思念,当然了,还有对姑姑的感恩与哥哥的爱。她改变了世俗上一些人们的固有看法,她愿意为了自己认可的爱情和自由而放弃一切、奋不顾身。

        如果文章写到这里结束了,或许会皆大欢喜,大家一定都会惯性的认为:老人年轻的时候真勇敢,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且从此,“公主与王子”将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或许会时常的带着孩子们去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母亲那里探亲,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然而,有时候,人生真的不是那么的完美,总是会让人留有些许遗憾……

图片发自简书App


        “轰隆隆”的雷声一阵阵的,仿佛是老人早已过世的父亲也在为她的逝去而哭泣,或许曾经,她的父亲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一直陪她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着,看着她逐渐长大,再到逐渐的老去,只是她看不到而已……

        记着那时候,老人和她的哥哥天天柴米油盐,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日子过得久了,免不了会为了一些小事而时常争吵,吵着吵着就似乎成了习惯。或许那时候眼里又都呈现出对方的不足与缺点了,不是冤家不对头?生活或许就是那样,甜蜜过后总得回归平淡,不能总洋洋洒洒,再脱俗出尘的“仙女”一旦落入凡间的生活中,都会逐渐的被变成“煮妇”,更有甚者或者是变成了“怨妇”。再怎么帅的小伙一旦步入婚姻,都会被认为是一堆“牛粪”,曾经被插了鲜花。女人最常说的就是:我当初怎么嫁给你了呢!男人最常说的是:我怎么就娶了你了呢?!结婚前,大家都是仰慕着彼此。结婚后,大家都是俯视着、苛求着彼此。当然了,这多是一些天天吵架的夫妻的状态,这个世上也还是存在着一些从相见到离去,时时刻刻都舍不得离开、舍不得争吵的恩爱夫妻存在着。而老人和她的哥哥最后竟然也变成了互相吵架的夫妻,几乎天天郁郁寡欢。在那个年代里,交通几乎全是靠走的,有马车的人家也都算得上是富贵人家了。如果嫁的远,即使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真的闹了什么矛盾的话,娘家是都回去不了的,因为太远,所以一旦闹矛盾的时候,只能在婆家独自承受着一切,独自忍受着一切。后来,随着通讯技术的提高,老人时不时的会往娘家寄信,在信里诉说着思念之情。小弟弟妹妹们也知道在千里之外有一个姐姐一直挂念着他们,知道了有一种情感叫做“牵挂”。再后来,国家修路,开通了好多条道路,老人就每隔几年会去看望一下老母亲,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的,偶尔还住上好几个月,什么时候觉得住够了,才回家。但是自从结婚之后,老人的丈夫却一直未曾去探望过老母亲,每次都是老人自己去或者是和周围的亲戚去……

        小弟弟妹妹们也都结婚生子了,他们的孩子们也都慢慢的长大了。他们的孩子们也常常代笔,给远方的她写信,传达着问候与思念之情。有种怀念叫做“未见成欢”,孩子们也都知道在很远处有一位很亲的“亲人”存在着,并且牵挂着他们,他们也牵挂着她……

        老人年轻的时候,照顾全家老小,几乎把所有的爱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的姑姑家。直到她的姑姑老去,她的儿子娶了新媳妇,姑娘们都嫁出去,她才似乎缓了很大的一口气。生活无非是,你照顾我来,我照顾你,在声声无息中互相报恩与还愿。

        老人的儿子姑娘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也都结婚生子。本来老人的生活也算是终于平息,也该颐享天年了。可是,一个孙女竟然离婚了。老人曾经说:看着那么个小孩子自己孤苦伶仃的在男方,跟着爸爸,留在奶奶家,瞅着就是可怜。总是暗自流泪,可是年轻人的思想她不理解,她也管不动。

        老人的丈夫多年前突然又患了很严重的肝癌,健康状况每日欲下,原来她的丈夫平日里总愿意生气,为了芝麻大点的小事就会发火。家里的氛围总是有种怪怪的感觉,儿媳妇与儿子也拌嘴。老人也说,有时候也生气,家里的人都是怎么的了,怎么没有一个好人了吗?可是都那么一大把年纪了,又能怎么办呢?活一时算一时,过一天算一天吧。后来,为了给丈夫治病,丈夫的妹妹来闹她的儿子和儿媳妇,让他们给拿钱治病,可是在那样极其贫困的家庭里,又能拿出来多少钱呢?如果儿子和儿媳有钱的话,又怎么会不拿出来为爸爸治病呢?儿子儿媳就说拿不出来,说大家都说癌症又治不好,那还治什么,又说老人也岁数大了,是不是得给老人再留些钱?老人就在小姑子的挑唆下也和儿媳妇和儿子闹,老人的女儿们也和她的儿子儿媳妇们闹的很不愉快,结果一家人本来起初因为生活的无奈都很是烦心,这又因为丈夫的病情,钱的事和给不给治病的事闹的更鸡犬不宁。直到最后她的丈夫死去,大家似乎都仍怨气没有平息,儿子一喝多酒就会打儿媳妇,儿媳妇一和儿子打起来就往外跑,一跑就好多天,空留老人和儿子在家。儿子还不会做饭,那时候老人的身体已经很不太好了,怎奈儿子都照顾不好自己,更别提她了。虽然,老人和丈夫在生前总吵吵闹闹的,但有病了,又实足很担心着急,若真没这个人了的话,又觉得心里空唠唠的。老人因丈夫的生病,直到死去,还有家里的这些乱事,扰的心绪不宁,很是上火,老人的状态很不如以前。本来以前老人的身体就不太好,还得过脑血栓,家里的这些事更让老人上火,一时急火攻心,就失明了。

        记着老人的孩子们曾经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姥姥,在这一生中所见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大部分都是长大了,才去见过。虽说现在是交通比以前更便利了不少,但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交通还是有些不太方便,一天仅那几趟的通往固定线路的车来回穿梭着。老人住的那个屯子就是如此,屯子里有的老人们或许到死的时候,都未曾离开过那片土地。老人的姑姑如此,她的姑父如此,她的丈夫亦如此……这里的人们白天在地里劳作、种田,主要有玉米、大豆、高粱……待到秋季,漫山遍野,一望无际的绿茫茫的一片,天旱收成不好,雨多收成也不好,所以,那地方的人真的就是“靠天吃饭”,一切追寻天意。

        老人的儿媳与儿子还经常吵架,女儿们又各自持家有事的或者身体不好,老人这一辈子,几乎一直活在“孤独”之中,直至“死去”。不,总归还有个远方的老母亲在牵挂着她,还有几个弟弟妹妹们在她很脆弱的时候,给她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也在挂念着她,给她以活着的希望。后来,通了电话,他们彼此用电话传递思念。再后来,有了手机,儿子儿媳就把电话断了,自此又转向了网络的联系。但老人不会用手机,自此联系又变少了。老人又恢复了“孤独”,或许,这就是老人的宿命,在她的一生中,总是会有“远景好过近景”的牵挂,总是会获得“远方亲人”的问候与帮助。但是,常常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

        就这样,老人在她的丈夫离去还没到三年的时间里,也随着而去了。临走的时候,她拼命的张口闭口,仿佛要说什么,大口喘着粗气,瞪着大眼睛,但眼睛什么也看不到,四肢不断的挣扎着,突然一口气没上来,就断气了。人活一口气,气没了,人的魂也就没了,这个人的一生也就结束了。或许,老人在临死前想到了什么,还没来得及去说;或许老人还有未了的心愿,毕竟她的儿子自今为止从未见过她的妈妈;或许老人想起了远方的老母亲和小弟弟妹妹们,日后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或许老人回忆起了和丈夫刚在一起时候的甜蜜;或许老人还在惦念着她的重孙子;再或者是老人或许终于放下了所有的牵挂与留恋,扬长而去……

还有 3% 的精彩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支付 ¥1.00 继续阅读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423”简书故事节— 「¥200,000 现金寻找好故事!」 「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
    上弦月4208阅读 1,073评论 2 21
  • 大约,从我记事起,总未听见过爷爷叫太奶奶一声“妈”,那时候想或许爷爷是在害羞吧,不肯轻易在小辈面前流露出孩子气。...
    s_asher阅读 163评论 0 0
  • 1、 留守的妇女儿童 在最后一抹晚霞即将消失的时候,罗淑从田里抽出疲惫的双腿,甩掉一株挂在裤腿上的野草,仿佛抽用体...
    丁虫阅读 984评论 2 10
  • (一) 王二本不是王二,但确有其人。我们暂且就把他当成是王二罢了。 王二出生在五十年代初...
    诺墨的妈咪阅读 809评论 10 2
  • 三十七岁的张枫死了,血癌。 然而,十三岁的女儿高雅雯自始至终不知道妈妈的病情已经恶化到死亡的程度。整整半年,大块头...
    秀少阅读 1,422评论 2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