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便被教育,知恩图报,施恩不求回报。
可是大部分人,长着长着,活着活着,就只剩下知恩了,更别提不求回报的奉献他人了,若是时间一长,搞不好连知恩这件事也模糊起来了。
所以,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我们顺其自然起来,心安理得的接受别人的帮助,理直气壮的从请求变成了要求帮助,可是当我们从受恩者变成被要求施恩的一方时,却面色变得难看起来。
然后一个恶性循坏的怪圈开始了——人人都开始要求,却总是拒绝他人的请求。
自然,帮助与否,对人是否友善,这些行为掌握在你手上,也掌握在我手上,大家都不是傻蛋,任何一段关系都是相互才得以维持的。
即便从启蒙教育起,便奉行“善待每个人,不求回报帮助每个人”,但现在大伙自己经历过社会的人了,知识也不仅限于书本获取了,大可不必遮遮掩掩说一些很正能量却在这个年纪看来很违心的话。
我既然善待你,我凭什么不能被你善待。
我既然对你帮助过,我就需要你的回报!
美得自然还是应该存在,帮助也不一定要被定义为“有偿”。若是你愿意你大可不求回报,但若你是受恩之人,“图报”是你万万不可忘记的。
对于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一面”的缘分,可以不求回报,茫茫人海,一面之缘不多不少,也不会付出太大。而被帮助之人,也只需一句轻轻的“谢谢你”,就足以回报。
相对,对于那些共同生活长久,低头不见抬头见之人,你若不愿意付出,大可不必三番两次的劳烦我,你远远的一遍,我也静静的呆在另一边,或许这种淡到看不见的关系,我会出于一面之缘给予不求回报的“一面之缘”的帮助。
倘若你我成了朋友,大家伙总是要相互示好——也不是指动不动相互送礼——只是能帮的就互相帮,别将“互相”二字抛之脑后。
开头,帮一次,是一次,也不计较,尽力而为。而三番两次之后,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偿还”,就不要老是去劳烦别人,所谓人情,不是挂在口头,用来侃侃而谈的。
而往往那些在受到帮助后,开始理直气壮的要求下次帮助的人,往往在你需要帮助之时,不是飞往服务区之外,就是厚着脸拐了九十九个弯的拒绝你,这类人,倒不如直接干脆的拒绝,大家断了来往更是干脆。
还真是把善良的人,帮助你的人都当你亲爹亲妈了?而你亲爹亲妈你还是能得到你的赡养,而帮助你的人呢?说这些人是白眼狼强盗还真是抬举他们了。
所以,我凭什么白对你好,别人凭什么白对你好?
大伙各取所需,既然做了朋友,心里都要有个数,大家都是大人了,没那么单纯,也不要把人做的太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