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幸福小妈咪
两娃妈咪,姐姐新一年级,弟弟刚上小班。10+幼少儿英语从业经验,喜爱写文,擅长孩子沟通和孩子情绪处理。和善而坚定,从容而坦然。
1 珍惜时间,不要后悔。
21年的1月份,回老家参加了先生奶奶的葬礼。21年的2月份正月初二至初五期间,回老家守着外婆,看着她安祥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够,殊不知,时间是最公平的,让亲人的缘分就此一聚,下辈子可能再不相遇。
时间让有些人悔悟,也让一些人遗失了美好。让很多人大彻大悟,70古来稀,或智慧当头,或后悔也无法再回头。
智慧是靠修的,我们每个人经历了一道又一道关卡,有些人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___求得好死,福䘵双全。也有些人最终活成了不想要的样子,可时间已蹉跎。
现如今,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媳,我可能是小女子一个,却在家庭角色中,影响深远。
为人女时,作为晚辈,得有晚辈的样子。亲戚之间鸡毛蒜皮的事,听听就好。
为人母时,母亲的包容、大度、处事会影响家庭和睦。母亲的认知、思维、表达会决定孩子的未来。
人生这辈子,感觉时间很长。其实,一晃而过又是十年以后。一代一代看人老,一代一代看孩子出生。
人生这辈子,哭着来,没有记忆,光溜溜的出生;离开这个世界,有安详或不安祥地走,只是个结果而已。
因果循环,善始善终,皆为合理。
有人说,当人死之前,脑海会闪现很多你这辈子经历的事情,就像电影一样。有大彻大悟,有悔意,有欢喜。
但不管怎么样,珍惜这辈子成为亲人的缘份。是母女,是兄弟姐妹,是妯娌,是远亲。
2 妈妈:太姥姥为什么要去另一个世界?
年前参加了先生奶奶的葬礼,年后目睹了外婆去世的容颜,守着上棺。
每个地方习俗不一,送葬形式也不一样。
在我外婆过世后,外婆所有用过的衣和物,都拿去烧掉了。至亲至爱的子子孙孙们,一路跟随。
姐姐和弟弟跟着一起火化太姥姥的衣物,姐姐一边走一边问:妈妈,年前我参加了一次,那个是谁?
我告诉她:那是爸爸的奶奶。
姐姐再问:那这个是谁呀?
我说:这是妈妈的外婆,就是你的太姥姥。
姐姐再问:那她是死了吗?你看,“湖南奶奶”(外婆)哭了。
我说:是的,因为她是湖南奶奶的妈妈。
姐姐说:我也差点哭了。妈妈,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死?
我说:是的,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去到另外一个世界,和这个世界所有的亲人说再见。
姐姐说:妈妈,我不要你去另外一个世界。
我说:我现在不会的,我要照顾你们,等你们有能力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妈妈最骄傲的时候。
我知道,这叫“死亡教育“。
或许孩子不懂大人为什么会哭,他们一样会在锣鼓声中嘻嘻哈哈,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但我必须借以事件,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
死,是为了更好的生。我们人生一辈子,兜兜转转,所有的选择和自己有关。
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出什么样的路,遇到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修什么样的德行,都是在一关又一关中,或迷茫,或失败,或成功,或大彻大悟。
我没有送葬上山,回南昌后,晚上带弟弟睡觉。弟弟躺着问我:妈妈,太姥姥是去另一个世界了吗?
我说,是的。她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弟弟问:她为什么要去另一个世界?
我说:因为年龄到了,修完了这辈子应该做的事,就该走了。
弟弟问:妈妈, 你会死吗?
我没有骗他,我不应该觉得他小,就告诉他我不会死。我说:妈妈也会死,但不是现在。我要好好爱惜自己,照顾我想照顾的人,做想做的事。你们是我最爱的人,所以,不会的,我爱你们。
弟弟听完后流眼泪,:妈妈,我不要你去另外一个世界,我想和妈妈在一起。
看着弟弟紧紧抱住我不断哭泣的样,我知道,在姐弟俩的童年记忆里,她们有过”悲“的体验,有过启蒙。
好好爱自己,照顾想照顾的人,大爱无私。
我抱着儿子,安慰他后,他搂着我,不再哭泣。
情感教育除了本身的快乐外,还有悲和哀。这是我们不想孩子面临的,可这就是事实。
事情的发展总有两面,正视喜乐的,同样要接受悲哀的洗礼,这样才完整。
老人家告诉我,我不该和孩子讲这些,但过分保护,孩子经历就少。
我不知道这样说,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但我相信:在孩子的记忆里,有那么一个阶段,这种生离死别的情感会让他们感同身受,长大后,从而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悲不代表伤,喜不代表乐。
真正大彻大悟的情感是,我尊重生死轮回,有取有舍。取舍间,舍更是修行。
3 后记
外婆这辈子,奉献了青春,惦记着后人。连离开这个世界,都想选个好日子,为了是不耽误后人,不害人。
外婆舍已为人的作风,我看到了,亦学到了。
做人本不易,修行在自身,家和万事兴。
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每一种离别都将化作故事,或悔悟,或成长,一代接一代。
我相信,另外一个世界的外婆看着一家人和和睦睦,心愿达成,足矣。
她和外公牵着手,齐齐走向属于他们的世界,等待再次修行。
外婆,一路走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