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如此掏心掏肺,最终为什么遍体鳞伤?

李阿姨最近情绪崩溃了。

她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对邻居说:“我为了这个孩子吃了多少苦,早上五点起床给

他做饭,晚上陪着写作业到十一点,从来没舍得为自己买一件衣服!可现在他居然冲我吼,说我烦,说我多管闲事!”

“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她确实没有“做错”。但也许,她……很多父母在爱的名义下,耗尽一切,却换来孩子的疏远、冷漠甚至怨怼。不是爱不够,而是爱得太满,满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下面这三种常见的“掏心掏肺式”爱,正在悄悄地消耗亲子关系。

一、以爱之名,行占有之实

中午十二点,小杰刚吃完午饭,躺在床上休息。妈妈轻轻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削好的苹果:“来,补充点维生素。”刚走几步,又回来了:“空调是不是太冷了?”再过一会儿,门开了:“我刚给你换了条新床单,你等下别忘了夸我一句哦~”

你看,门是关的,但“自由”是虚设的。妈妈觉得自己是在照顾孩子,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无孔不入的“干涉”。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越是想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越容易被这种“爱”逼到逃避。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也需要边界和呼吸。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二、以爱之名,行要挟之实

涛涛的爸爸最近做了个决定——每天下班后跑外卖。他说:“只要能供涛涛上个好大学,累点也值了。”涛涛当然知道爸爸的辛苦,但他开始越来越焦虑: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如果考不好,是不是就白白浪费了爸爸的辛苦?久而久之,他连玩五分钟手机都会有强烈的负罪感。这种爱,是绑着情绪炸弹的“情感勒索”。孩子不是还债的工具。父母的辛劳,不能换成孩子背上的压力包。这种“以苦为功”的爱,表面看是无私,其实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变相控制。

三、以爱之名,行霸道之实

“这孩子太内向,暑假我给他报了个演讲训练营!”“你要吃这个才健康,不能挑食!”“钢琴课别停了,你学了这么多年,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些话听上去好像都没问题,但问题恰恰在于——孩子的声音在哪里?如果所有决定都是“我替你想好了”,那孩子活的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父母设计好的剧本。而当他们长大,他们的反应往往不是感谢,而是反抗,甚至切断关系。真正有力量的爱,不是“你听我的”,而是“我听听你”。

写在最后

父母爱孩子,是出于本能。但亲子关系,不能只靠“本能”。

真正成熟的爱,是克制的、温柔的、带边界的。有一种“掏心掏肺”的爱,不仅没有换来感恩,反而把彼此都伤得千疮百孔。所以,请停一停,问问自己:我是在为孩子好,还是只是在为我“想象中的孩子”好?愿每位父母的爱,最终都能成为孩子一生的底气,而不是负担。

本文作者:unlockedmind,欢迎连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