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听过一次各位大牛推荐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周就花了几天时间去细细读这本书,不得不说,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在一开始就领先了别人一大步,在不知不觉中一本书就读完了,并且毫无压力,这也是我尤其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下面我将从三个角度阐述一下我的收获。
首先说一下我的看法,作者用最重的笔墨写了前三章,我觉得后面六章的核心思想都可以归纳在里面,整理起来得意外发现,很惊喜。
一、抛弃所谓的安全感,拥抱内心
以前听说过一个实验,发现人在突然的事故出现,比如一辆车撞来,第一反应竟然是站在原地不动。我想着或许也一部分说明我们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第一反应就是不采取任何措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因为这样让我们感觉到安全。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行为并不能产生更好的结果,也就说明其实面对事情,我们努力去拥抱安全感的做法不一定正确。
首先,我们原地不动是惧怕未知,不知道我们迈出这一步将会面对什么,而停在这里最起码不会有损失。这样的想法看似有道理,实则不然。我们没有意识到损失只是我们看为题不够全面,这段时间浪费的时间、精力其实都是成本,而大环境下水位上涨我们停留在原地就是在下沉,而这些隐形的损失则被我们的大脑忽略了。因此,当我们踌躇不前的时候,多去想一想我们究竟要承担哪些损失,我们以为的安全是真的安全吗?
其次,我们都在追捧成功学,因为有那样一些人用这种方法成功了,我们就觉得这样就安全了,我们也这样去做就不会有损失。这也错了。原因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幸存者偏差的理论,因为还有那么多按照这些方法去做而失败了的,但是这些人就淹没在时间的光影里,我们不得而知。反过来想,成功的人寥寥无几,我们与其去读那些不知真假的成功学,倒不如去看看那些著名的失败案例,失败者总有类似的失败,成功的路却各有不同。
最后,我想说很多人面对一件未知的事情,第一想法就是观望,诚然这种谨慎的态度没有什么不好,但观望之后不了了之就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或是懒惰、或是遗忘。通常情况下,在损失可以承担、自己行为可以控制的领域,如果有兴趣、有想法,那就先去尝试一下吧!人通常回头看,后悔的都是没做的事,因为做了的话,无论结果如何,回忆都是好的。
二、追逐成长型人格,磨练心智
有一种人的思维是人的心智由出生决定,另一种人的思维是相信心智可以磨练,这两种人的结果也很神奇,相信成长的人最终成长了,不相信成长的人最终没有成长。
我们习惯性的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遇到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很多人会去抱怨世界的不公,而另一些人会努力减少世界的不公,从而为自己创造机会,前者被作者称为“受害者思维”。受害者思维很可怕,一旦人沾染上就很难摆脱掉,原因很简单,人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每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世界的不公平,总比埋怨自己、反思自己来的轻松。但是,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啊,别人也没有理由总是为你提供便利,想有所成就,靠自己才是最轻松的路。
另外,我们总是习惯混淆价格与价值的概念。我理解:价值是一件物品本身具有的意义与凝结人类无差别劳动的总量,凝聚的劳动越多,或者对特定人的意义越大,价值就越高;而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虽然理论上讲价格总是最这价值而波动的,但是价格只是一个数字,是看得见的衡量指标,内在意义寥寥无几。举个例子,一个月的工资是价格,但是工作本身提供的平台与资源才是价值所在。我们衡量一件事情,不能只通过利益来判断,而是应该从它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情感意义,成长意义角度考虑,实现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三、找到最重要的事,把握自己的人生
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我们是不是在行走的路上弄丢了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在忙碌中停下来看看自己的路有没有偏差。世界太喧哗了,热闹到我们很少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的耳朵听了太多的忠告、劝诫,却很少听一下我们内心的抗争与呐喊。
很多人听了父母的话,去完成他们之前没完成的事情,于是父母的心愿得以成全,那么你的呢?你是否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未曾走的路,即使他们的目光始终看着另一个方向。何必呢!我们最终是要让自己感到幸福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寻找那件让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可以不具体,但不能没有。我始终在说我热爱这个时代,因为它给了我们太多的可能性,让我们有平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还有多少人是因为估计别人的看法而不断的压抑自己。到最后甚至自己也忘记了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勇敢去走自己的路,纵然难,却心甘情愿。
最完美的人是成为了自己的人,最完美的人生是按自己的期待过完的人生。成长成为自己的样子,才是最美的结局。当我们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我们会拖延、会懈怠、会想逃离,我们的身体告诉了我们的心,他不愿意;而一旦我们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我们会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这是同样是我们的身体告诉我们的,我们的兴趣是什么。关注自己,就是抛弃外在的诱惑与吸引,找到真正可以让自己心跳加快的事情。
另外,珍惜当下,我们一直为了学业、事业拖着不去陪伴家人,不去追逐兴趣,到最后悔之晚矣。这真的是无数人最真实的忠告,因为他们真的后悔了。对与太多人而言,事业是一种自我证明,工资、成绩是衡量一个人的指标,那么,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通过这些来证明自己,证明给谁看?我们没有了这些还能通过什么去证明我是我,我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活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羡慕的我们的样子。
不想停笔,这本书值得分析与感悟的地方还太多,期待着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