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描述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一所中学,某班级的一位女教师森口在学期最后一节课上向同学们阐述了自己唯一的亲人——五岁的女儿刚刚被淹死的的事实。而真正的凶手正是她的两个学生A(渡边休哉),B(下村直树)。
森口老师深知尽管将事实公之于世 ,社会舆论和法律也会偏向身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一方,于是她便以她的方式展开了复仇。
电影为我们呈现出来的世界是一个灰暗而冷漠的世界,学生之间的欺凌,老师的不称职,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抛弃,青少年之间普遍存在的无知,对暴力的崇尚,对生命的重要性的熟视无睹共同促成了这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这部电影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从电影的制作上来看,电影的画面的总体色调基本是灰色或者棕色的,只有森口老师在回忆自己在和女儿生前一起的快乐时光,以及直树在回忆妈妈没有离开自己时的亦苦亦甜的经历时,其中的色调才是多彩的。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角色在失去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内心的孤独,冷寂。同时也渲染了当内心的思念转换为愤恨最后成为复仇的动力时,他们身上的无比灰暗和人性的扭曲。
在主题音乐和配音方面,导演也是别出心裁的。背景音乐是Boris、电台司令 (Radiohead)、The XX等乐队的忧郁而具有梦幻色彩的歌曲,增添了影片的紧张感,牢牢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同时,忧郁而又深沉的旋律又恰到好处的烘托了某事某刻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诚然,背景音乐在扣人心弦的同时,完美的升华了电影的主题,就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所谓的灵魂一般,我觉得背景音乐就是电影的其中一个灵魂,并赋予了电影不可或缺的魅力。
当然,这部电影很新颖而夺人眼球的一点是她的剧情安排,这里也恰好与她的名字相呼应。电影的各个阶段分别以其中的主要角色的个人告白为主,看似凌乱的情节安排反而起到了匠心独运的精彩效果,使其不但有饱满,引人入胜的整体剧情,而且还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悬疑效果,让人很难捉摸透导演的心思,也猜不出结局到底会发展至何方,直到最后,仍留有悬念,吊人胃口的同时又发人深省。堪称一部绝佳的悬疑惊悚片。
最后,不得不提及的便是这部影片的微妙主题。无论如何,主题都是一部影片的核心。从表面上来说,在看完影片以后,我们很多的第一感觉或许都是电影中展现了多么多么残忍的,扭曲人性的,不忍直视的杀人心理,手段以及复仇方式。
殊不知艺术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而《告白》恰恰是把一些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人物或者现象加以放大,并毫不遮掩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自然不用去接受电影中的种种令人恐惧的人或物,但我们却不得不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变态的,心理不健康的,没有良心的,冷血人类。既引人深思又敲响警钟。
电影想表达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家庭问题。看完电影我们不难发现,点燃这一系列悲剧导火索的两个小孩(渡边和直树)正是因为家庭问题而扭曲了尚未形成的价值观,完全不理解性命的重要性,不懂得生命的宝贵以及它对人本身及其亲人的意义。
在最后一堂课上,森口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命”字以后,在目睹了几名初中生不尊重生命甚至是杀人不眨眼之后,在看到如此多的青少年在浏览美月引以为豪的血腥网站时激动万分的神情 之后,在最后伴随森口老师走完她冷酷的对几个小孩的复仇计划以后,我们似乎能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生命本身并不完全属于我们个人,它与我们的亲人相关,与我们的好友相关,与每个关心我们的人相关。
生当然珍贵,谁不曾年少轻狂,对亲情嗤之以鼻,对生命不屑一顾,但当你终于历经沧桑,洗尽铅华之后,你就会变得贪生怕死。
三观不正,六路全无。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是我们作为人最起码的本能和尊严。当你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你便发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当你终于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时,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向你敞开了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