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姐生在一个靠山靠水的小城。
为什么叫她四小姐?外婆没有儿子,仅有四个闺女,四个闺女中唯有大闺女生了儿子,孙辈排行里,她依旧是幺女,就叫她四小姐吧。
小城坐落在北方,离朝鲜近的很,却在山水之间,即便市里重工业,却未曾受到什么过分的污染。
就是这样的山水,养育的人和故事,总是钟灵毓秀。逢雨季时,满城的烟水,竟然像极了江南水乡,却又比江南多了几分铿锵。柔中带刚,姑且就叫它潇湘城罢。
忘了记忆是从几岁开始清晰,在四小姐的印象里,至今,爷爷奶奶是从来都不喜欢她的,爷爷甚至随随便便就给四小姐起了名子,后来父亲自己给她起了名子——雲荷,因为生下那天久雨出晴,小名就唤做晴儿了。父亲在爷爷家排行老大,接下来是姑姑,然后是老叔。不知道为什么,爷爷奶奶对于她这个长孙女的到来,并没有欢喜。爷爷是旧时封建社会地主家的少爷,许是重男轻女?可那边孙辈的也尽是丫头了。
直到后来逐渐长大,她才知道,并不是自己多不好,而是爷爷奶奶只喜欢姑姑的女儿。
客观的说,姑姑脾气很不好,母亲生下四小姐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忙,而且那时家境的确不富裕,央求着奶奶来伺候月子。不到一个礼拜,奶奶就生气了,因为姑姑在家没人给她做饭,每天都饿着,那时姑姑已经二十岁了。父亲被迫,向单位请了假,在家伺候母亲的月子。而奶奶得偿所愿的回家了。
四小姐幼时身材瘦小,生来就不是好体质,总是生病。外公外婆看不下去,就将四小姐接回了乡里老家,用心养活,这才逐渐水灵起来。好在四小姐从小不哭不闹,很是省心,外公外婆也喜欢得紧。
对于童年,充满的是对外公外婆的回忆,还有乡里老家的沙果树,樱桃树,苏子叶,秋千……。
而四小姐每年去爷爷奶奶家的次数,一只手数的过来,在这少之又少的次数里,每次去拜访,都伴随着姑姑训斥妹妹的声音。而在四小姐关上门离开爷爷奶奶家的一刻,训斥声立刻消失。
母亲总是觉得不公平,记得一次四小姐感冒发烧,母亲是护士就买了针剂在家养病,奶奶买了西瓜来探病,临走的时候切下了西瓜最中间的那片,说是最甜的要拿回去给姑姑家的女儿吃,最后留下了被切剩的西瓜零零散散,母亲扔进了垃圾桶里。
还有一次,四小姐十三岁生日,奶奶说花了二十块钱给四小姐买了件背心,结果被姑姑家的女儿看到,哭闹着说偏心。于是奶奶紧忙去给她买了件一百块钱的裙子。在许多类似这样的事之后,四小姐对姑姑她们只称作“他们家的人”。
父亲还为这件事生气很久,可后来,似有了默契,或是母亲说了什么,或是互相理解,便不再耿耿于怀。
四小姐从小是乖乖女,倍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后来上了高中,那时姑姑的女儿也上了高中,孩子之间,大人总喜欢对比。姑姑的孩子很叛逆,打架惹事被劝退,当作为班主任的表婶向姑姑说起这件事时,姑姑还一脸不屑的说,我家女儿不可能像你说的那样,晴儿(四小姐闺名)嘛,还差不多能做出来。
那时四小姐才明白,不需要做得很好去博取爷爷奶奶的疼爱,因为不管自己做的怎么优秀,在他们眼里只有姑姑和姑姑的女儿,并不是你优秀,所有人就都会肯定,总有人带着情绪去评论你。
庆幸的是,四小姐不在乎“他们家的人”的眼光,做该做的,做给自己看。
四小姐喜欢文学类的书籍,父亲就送了她《曾国藩全书》,四小姐喜欢得紧,放在书架里规矩的摆着。
一次过年时,爷爷奶奶说要到四小姐家过年,母亲忍着答应了,准备了好饭菜,姑姑自然也跟来了。那年是姑姑刚离婚,买了新房子。照城里风俗,买了新房子,第一个年必须在家里过。亲戚说,翠屏(姑姑名子)啊,你这第一个年不能去你大哥家的,那新房子得有人过年,才镇得住,以后日子才好的。姑姑嘴一撇说,怎么就镇不住了,我在那房子记住好久了,再说,大哥家有鱼有肉,不吃白不吃嘛。四小姐后来想起来,打她记事,姑姑一家都住在奶奶家,直到离婚才搬出来,而每次四小姐一家回去过节,姑姑都是不开心的,饭菜好似抢着吃一般,头也不抬。
妹妹看到了书架上的全书,嚷着拿下来要看,四小姐就取了下来。谁知妹妹看了几眼就不开心,说是书里全是些她读不懂的话,拿起书来撕扯。四小姐心疼书,就伸手去抢。谁知奶奶听见了跑过来,拽着四小姐,任由妹妹撕扯,还说大的要让着小的。后来书被撕得七零八落,四小姐挺难过。妹妹嚷着说,什么破书我都不稀罕看的。姑姑临走还说,过年都不消停不就是套破书么。奶奶还叫妹妹别委屈。
母亲很生气,告诉父亲再不要让他们来了。从那以后,对于“他们家的人”便如陌生一般。
或是这一篇都是怨念,但有的事,只要你看到那些人,就会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