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世人多媚骨 唯有君如故》,讲的是陈道明,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不追名逐利,不被世俗束缚,特立独行,信守本心,一身傲骨,世人侧目。
举世混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坚持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人格,陈道明做到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特别是娱乐圈,人人都想一夜成名,获得追捧和流量,只有他,坚持初心,默默积淀,十年磨一剑,用高超的演技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角色,获得了大奖,让人们过目不忘,称颂不已。
陈道明演戏,对饰演的角色很挑剔,他不想演的,给多少报酬都不演,他喜欢的角色,就是免费也愿演,他只演良心戏,用生命演,用人格尊严演,对于这样的人,我满怀崇敬。
他从不追风,不为虚名浮利所动,拍完一部戏,就要闲几年,在家里练琴、看书、练书法、画画、下棋⋯⋯,成为一个低调有内涵的人。
他说“我始终认为,人这一生,不一定要去做多少好事,只要不做坏事,就可让天下太平。”
这就是陈道明,一个坚守良心的人,一个信守高尚人格的人。
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一个奇人,他叫陈佐才(公元1627-1697年),字冀叔,别号睡隐子,明末清初著名爱国诗人,蒙化府盟石村人。少时饱读诗书,长大读书学佛,后投在黔国公沐天波下授武职。明末永历皇帝入滇,他和李定国的起义军一道抗清,扶持永历帝,转战云南边境,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1661年,永历帝被吴三桂诛杀,满怀亡国之痛的他回到家乡蒙舍川,开始隐居,盟石村东南的山坡上,就多了一方隐居的小屋——是何庵,他种竹植梅,读书吟诗,和一些文人志士结为知交,吟诗唱和,写出了《宁瘦居集》、《宁瘦居续集》、《叫天集》、《是何庵集》等诗文。
从此,一个忠心耿耿的明朝臣子,一个满身武艺满怀才情的俊杰,信守“脚不踏清地、头不顶清天、死不入清土”的抗清意志,独居小楼,只喝天上的雨水,平时出门戴斗笠,骑驴代步。
晚年,他选好了一块巨石为葬身石,长12米,宽8米,高2米,在巨石上凿一石棺作为自己死后的墓穴,在石棺上凿上自挽诗:“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中,日炼精魂;雨泣风号,常为吊客”。
一位奇人离去了,“是何庵”石棺墓却声名远扬,翼叔先生,遵从内心,遵从灵魂,坚守内心深处那片净土,活出了自我,是一个让生命忠实于内心清明世界的人。
古代有多少的文人志士,为维护人格,保持气节,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年轻时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年代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刚正不阿,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在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里格格不入。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已过“不惑之年”,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下来,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后来,他在家耕读,各种灾害不断,生活困苦,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千百年来被人们世代称颂。
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芳百世,千古传唱。
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他才高八斗,豪放不羁,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对其宏大理想的追求终身不渝,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名篇绝句,抒发了自己的高远志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古人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是如此的振聋发聩,让我们看到千古伟人,是怎样铮铮铁骨,傲然于世。
愿你,看清社会现实,依然保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必低眉垂眼,不必媚俗逢迎,做一个如莲的女子,在碧波上妖娆。
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齐悦梦想大型社群更文第三十篇】
作者简介:珠珠,出生在“孔雀公主”杨丽萍的家乡一一云南大理,喜欢跳舞,热心公益,热爱美好,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