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父亲节,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
民国时期,我国也曾法定每年“八月八日”为父亲节,首倡者是含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内的十名社会名流。现在台湾仍然沿用“八八节”为法定的父亲节。大陆则基本上是采用最流行的以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今年的父亲节遇上了端午节。
三天假期,行程满满。一天婆家,一天娘家,一天值班。这也是最近几年慢慢形成的休假习惯,双方老人年事渐高,能够尽可能多的陪伴也是一种孝顺吧。
父亲患糖尿病的年头不短,已经渐渐习惯打胰岛素的生活。母亲过世后,我们都担心他伤心劳累过度,一时难以适应一个人生活,身体再出点问题就麻烦了。
他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定期自查自己的血压、心率和血糖,一笔笔记在小本本上,每次回家问起,他就把小本本拿出来,告诉我,检查结果怎么样,上一次回家他血糖快到10,我就再三叮嘱他注意饮食,这一次,他开心的说,血糖已经控制到6了。我现在想想,其实他大概早就想宣布这个好消息,我们回家后一通忙碌,都没来得及和他聊他的身体,直到饭后躺在炕上歇息了,我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他才喜不自胜的告诉我。
老爷子难得的可以这样沉住气,我想在他的心里,不让儿女担心也许是现在最大的事了吧。
还记得为母亲守灵的晚上,父亲也是彻夜难眠。半夜踱到楼下母亲遗体旁,对我们说,也大概是对母亲说:放心,以后我是不会再找人的。你妈活着的时候总念叨让我以后再找一个,我以前就说绝对不会,现在也是这样说。伤心处,老爷子嚎啕哭起来。
我想,母亲比起周围许多的农村妇女是幸运的了,在家乡,父亲也算得上是有文化的,不粗鲁,不蛮横,挣钱顾家,知道心疼她,想吃什么就买,生病就医也毫不犹豫,在她身体不便以后每天打理一日三餐,为她打洗脸水,推轮椅带她四处转……
所以,这辈子遇到父亲,母亲应该从没有后悔过吧。
而事实上,他们二人的缘分也有点注定的意思。曾经有人给父亲说媒,另一家姑娘眼光高没看上父亲,可能父亲的照片偏柔弱了一些,不是那么阳刚威武,母亲的一个亲戚正好碰上,就说,这小伙子不错啊,你们看不上可我们觉得挺好。于是,拿给我母亲看。然后,才有了我们这个家和这一群孩子。
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出门回来,总会带来我们那里比较少见的橘子糖、山楂片、水果和一些点心,当然,这些都是首先孝敬给奶奶的,奶奶有一个竹编的篮子,上面有盖,这些好吃的都被藏在篮子里,挂在大坨的钉子上,每次作为奖励分发给我们。是童年溢满香甜的回忆了。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长大以后,才知道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一个大家庭的一日三餐、吃穿用度,几乎都扛在这个男人的肩上。虽然日子一直并不富裕,但父亲总是能够让我们吃饱穿暖,有书读,有学上,小时候我最早的启蒙读物就是父亲定的《中国少年报》。当然,还有一本本小人书。
父亲也几乎没有动手打过孩子。我记忆里有那么唯一的一次,大概是我小学的时候,我趴在被窝里面写作业,本来字就歪歪扭扭,褥子上软、不平整,而电灯在我头上方,一低头就遮下来一大片阴影,将作业本完全盖住,我在一片阴影里执拗的投入到写作业的狂热中,写出字来就更是天书一样。父亲不知道怎么看到了,就告诉我,太暗,对眼睛不好,别写了。我贪恋于被窝的温暖,不想出去。因为我默默的无声的反抗,那一次父亲发了脾气。似乎是动手揍了我一顿。但我真的不记得了。
我只记得那次挨打的前奏部分。
我的眼睛后来高度近视,与我这样不健康的用眼习惯息息相关。
而其实,父亲母亲他们,平时是没有时间和空闲去注意我们学习、给我们检查作业的。
马克·吐温说:“当我七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十四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二十一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对于孩子们来说,父亲的形象大概会经历这样的一个崇拜、抗拒、颠覆再回归崇拜的过程。或者,每个人心目中对父亲的认知都会有阶段性的改变。
回头看,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里,父亲从来没有缺席,而且有时是稍显强势的介入,比如我的学业选择、姐姐弟弟的婚事等。我们无法评价父亲为我们的建议甚至是所做的选择是否正确,我们是否有更好的选择,事实上,我们都沿着他所希望我们走的路在走着,而他的初衷,也的确是出于对我们最好的祝福。而路是否顺遂,除了当初的选择之外,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
而现在他老了。
这一天
给父亲买了件衣服,父亲喜滋滋的换上了。
弟弟特意调了班,在家做大锅炖,为我们准备午餐。
我带着父亲去宁海大道旁边的景观带溜腿。他笑的像个孩子。
中午的午饭他吃的很开心。本来想喝点啤酒,被我拦住了。他也乖乖的没有坚持。
饭后我们休息,我很快的睡着了。醒来和他聊天,他说他没睡。
他说,现在每天遛弯坚持的挺好。
我们去看我二姨,他说,上次步行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她家的入口了。
我们离开,父亲送到路口。
父爱无声。
他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过爱,我们也如是。
他尽他所能的爱我们。
我们也要尽我们所能去爱他。
生命可以比拟成一副织锦,每个人的前半生好像正面,但后半生却是反面。反面没那么美丽,但更有意义,因为可以让我们看见千丝万缕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叔本华的治疗》)
现在我们都进入了我们的后半生,以看得见的速度走向衰老和命运必然的结局。
我们的千丝万缕,一直紧紧相连。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