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9

……

人生就是如此,当初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又怎么会想到会有这样一天?那天我没有流泪,我感觉我是一个有支撑的人,我竟然不会说感谢……


一个伟大作家献给故乡的史诗 父母那代的青春都在书里了


有时候我们就是一直奔跑,又一直在失去,比如渐行渐远的理想和渐行渐远的故乡。少年时代头也不回的要告别家,告别父母,远行的列车里承载的是无数少年们一去不返的心情。是的,一去不返。

喵小姐出生了,母亲沉浸其中。北京的生活孤独又不习惯,但是有世界上最亲爱的外孙女,就不觉得孤单了,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母亲十七八岁的时候一个人告别清涧县下二十里铺,一个人在甘肃天水生活了十年,也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和女儿孙女呆在大北京,有困难努力克服就好了,母亲充满自信。

五十六岁真是一个蛮好的年纪,身体健康、乐观,心不闭塞、对陌生环境也不会特别恐惧,这个时候陪伴女儿、照顾外孙女真是特别合适。谁合适呀,可这个合适是对于我来讲的,对于母亲,这十年陪伴喵小姐的时间,并不比那个十八岁只身到甘肃天水学习工作的少年过的容易,甚至更难。

十八岁的人,就是要告别故乡,母亲也毫不犹豫并毫不怜惜,一穷二白的故乡和一穷二白的家同时需要逃离。高中毕业,正为未来发愁的母亲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机,一个上门报恩的老红军敲开了外公家的门。外公是个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中医,他年轻时曾经救治过一个负伤的军人,后来这个军人在天水军区做了官,便回乡找外公报恩,那个年代,能帮你把一个女孩子从农村带到城市,让她获得念书又工作的机会,那真是修来的。母亲便仰仗着这份福报离开了故乡清涧,开始了全新的人生之路。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读了很多遍,那里讲述的就是我的故乡那一辈父母们的生活,那群吃不上穿不暖的年轻人,却怀揣着理想不断奋斗,不断战胜困难和自我,成就人生的故事。这个年代是越来越缺乏了。

那一代有理想的年轻人,入世之初无论多么艰难,都不会轻易抱怨,只要获得了走出农村的机会,就是拼死累死也要杀出一条活路来。年轻人有的是力气,也有的是承载委屈的胸怀,想到家里父母年迈,弟弟妹妹年纪尚幼,家里需要你这样一个工作的人,异乡的日子就显得没有那么艰难,就像因为一切苦和难,都对应着一个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闪闪发光的未来,这是母亲最好的时光,最快乐的时光,她读了卫校,当了护士,有了稳定的工作。

有一个事情母亲一直耿耿于怀,心里几十年放不下。当时医院有一个上兰州医学院的名额,一共上三个人竞争,母亲不吃不睡的复习了大半年,考了第一名,但是因为负责招生的人和给母亲解决工作的老乡有矛盾,后来名额作废了,谁也没有去成。这便成了母亲心里一直越不过去的坎。也成了母亲坚决想离开天水,调回故乡工作的重要原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医院的病床上,珍姨奄奄一息。嘴里不时发出一声微弱而又痛苦的呻吟。 床边凳子上坐着一位年近古稀的男人,他是权...
    寒冰_a134阅读 7,486评论 30 131
  • 时间+行程:美国东部时间1月21日,星期一。告别泽西州,前往纽约换乘巴士,继而到达华盛顿特区,晚上在商场购物,晚饭...
    Vicky魏一阅读 3,203评论 0 5
  • 三天假期,抽空去看家在苏州仪征的舅姥爷。他是我外婆的亲哥哥,很久以前就出门闯荡了。在兰州待过,在四川待过,...
    三仔大叔阅读 3,483评论 0 0
  • 文/拾麦穗的路人 (十几年前的旧作,当时的画面犹如眼前……) 我是八月十六回老家过节的。 一早起来,我就忙里忙外地...
    拾麦穗的路人阅读 5,669评论 54 46
  • 1、 最近把高晓松的《晓说》和《晓松奇谈》又重新翻出来听,他讲到一段二战时期外公张维、外婆陆士嘉与季羡林先生在德国...
    Kris在路上阅读 5,648评论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