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连绵了一天了,从昨晚开始,好在心里没有下起雨。
单纯如孩子般的人都很喜欢下雨天,看看儿子就知道。从小一见到外面下雨或者下雪,就忍不住奔出去,疯狂地奔跑,不打伞不穿雨衣,只要不打雷我也任其玩耍,因为我小时候也喜欢在公路上淌水,水越深玩得越嗨。
随着年龄的增大,能自由奔跑在雨中的冲动消失殆尽,伴随着快乐的感觉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到底是什么偷走了我的快乐?
太多的说教,父母的、老师的、舆论的、传统道德的……都在告诉你要收敛起自我,要淑女,要端庄,要成熟,要学历,没人在乎你快乐与否,只要别人喜欢就好。
迷失成为大众的通病,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的钢筋水泥,时常让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拼命模仿学习,却学了个四不像。走过民国的现代人,没有千年文化的根基,很难找到归属感。就像京都,只有大雪覆盖全城,透过屋檐的冰溜子和火红的灯笼,些许能找寻到京城的味道,雪过天晴,瞬间坠入现实的冰冷生硬。
60、70后的人是一个节点,也是最迷茫的一代,既没有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跟不上西方现代化的脚步,只有少数精英人物站在风口浪尖上上抓住时代的方向,成为成功的弄潮儿,而我们中的大多数,抱着体制内的铁饭碗,勉强度日。
之后的80、90后就要好一些,他们更能认清现实,把握自我。有些人开始寻根,做传统手艺,不惜远离城市的喧嚣,做某一领域的领头匠人。哪怕现在手艺依然稚嫩,透过坚毅的眼神与与对物质的寡欲,能看到他们10年或者20年后的成就人生。
深思自己的这一路,越来越不敢在儿子面前摆谱,很多事都是跟他商量,更多的是鼓励他,寻找自己的潜力与兴趣,乐在其中的享受学习的过程。养活自己不是太难,何必强迫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时代赋予他们这一代的更多的应该是多样性,丰富而博大。
透过不断地学习,最后在某一小的领域,用匠心做一职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自由、自在、洒脱地工作,生活,这样生活就挺好。
定居海外的中国人分两派,一种纯粹西化,成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一种拼命寻找自己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怪不得有人说真正研究国学的人都在国外,真正怀有赤子之心的也是这些游子。甚至很多人每晚不听一段四书五经会失眠,乐器只爱古琴,音乐只听京剧,穿衣只穿旗袍唐装。
快乐源于自在,自在源于喜爱,喜爱源于擅长。
相信每个人都有他区别于别人的特征,运气好的能及早发现,大多数会碌碌无为。
所以多问问自己真的快乐吗,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跟什么人厮守余生。努力了,不后悔,尝试过才充盈。
学会快乐生活,把握真实的幸福,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