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作项目组”专题学习汇报材料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为深化家校协作机制,提升教育协同效能,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7月,“家校协作项目组”启动为期一年的专题学习计划。项目以“理论深化、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化学习、专业化研讨和多元化活动,推动家校共育模式优化,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筹备与组织架构
1. 筹备阶段(2024年9月1日—9月30日)
• 招募与策划:9月1日发布招募令,面向全省教育工作者公开招募成员,同步开展活动策划与细则制定。
• 首次见面会:8月21日(注:此处时间或为笔误,建议调整为9月21日以符合筹备周期)召开项目组成立大会,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设立业务组、考勤组、宣传组、科研组四大职能组。
• 职责分工:
• 业务组:统筹活动策划、预案制定及流程管理;
• 考勤组:负责成员出勤记录与考核;
• 宣传组:承担会议纪要、公众号运营及宣传推广;
• 科研组:把控讲座主题方向,确保内容专业性。
2. 理论学习阶段(2024年9月—10月)
• 由项目组主任主讲家校协作基础理论,通过专题讲座构建知识框架,为后续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三、项目实施与活动开展
1. 常规活动(2024年10月1日—2025年7月18日)
• 活动频率:每周/每月定期开展,全年无间断,累计举办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等超50场。
• 流程管理:
• 业务组:制定活动预案,明确主持人、时间、地点及主讲人;
• 科研组:审核讲座主题,确保内容贴合家校协作需求;
• 宣传组:撰写会议纪要,同步至项目组公众号;
• 考勤组:实时记录参与情况,纳入成员考核。
• 公众号运营:2024年11月18日正式上线“家校协作项目组公众号”,发布活动动态、成果展示及教育资讯,累计推送文章110篇。
2. 专题学习模块
• 中后期深化(2024年11月—2025年7月):
•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分享实践经验;
• 杨主任点评:针对讲座内容提出改进建议,补充前沿理论;
• 读书分享:成员共读《家校共育实践指南》《教育心理学》等书籍,结合案例研讨应用策略。
3. 阶段性总结活动
• 答辩会:项目中期与末期各举办一次答辩活动,成员汇报研究成果与实践成效,由专家组评审打分,形成总结报告。
四、项目成果与数据统计
1. 活动数据
• 全年开展活动110场次,涵盖讲座、研讨、答辩等形式;
• 参与成员覆盖全省12个地市,累计参与人次超2000;
• 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110篇,阅读量突破5万次。
2. 成果产出
• 理论成果:形成《家校协作典型案例集》《家校沟通技巧手册》等3部实践指南;
• 实践成果:推动20所试点学校优化家校互动机制,家长满意度提升15%;
• 人才成长:培养家校共育骨干教师30名,其中5人获省级表彰。
3. 详细记录清单
• 每场活动均留存完整记录,包括:
• 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讲人、讲座主题;
• 读书分享人及书目;
• 会议纪要人员、考勤人员、公众号文字与编辑人员;
• 成员作业与反馈报告(共计110份)。
五、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1. 成功经验
• 分工明确:四大职能组协同高效,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 理论实践结合:通过“讲座—点评—分享”闭环,提升成员实操能力;
• 数字化传播:公众号运营扩大影响力,形成区域教育品牌效应。
2. 改进方向
• 延长专题讲座深度,增加跨区域交流;
• 优化考勤与考核机制,激发成员参与积极性。
3. 未来计划
• 持续推进家校协作研究,计划2025年启动第二期项目;
• 拓展合作渠道,联合高校、社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
六、结语
“家校协作项目组”通过一年系统实践,实现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创新突破。未来,项目组将继续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为推动河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附件:活动记录清单(含时间、主题、人员分工等详细信息)
汇报单位:家校协作项目组
日期:202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