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小孩子才论对错,成年人只谈利弊。这样说真的好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环境,环境会烙印在自己意识的最底层,犹如芯片上的硅基晶圆,所有的行为,都刻写在底层之上。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有才有“孟母三迁”故事的广泛流传。
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习惯,长期的习惯,则会表现为性格。
所以,我们能在生活中看到各式各样的人:有的人温暖,有的人孤僻,有的人热情,有的人冷漠...不一而是。但透过他们或幸福或平淡仰或悲惨的人生,总能窥到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子。
当我们抽象地认识世界,一般是从对错开始的。我小时候,看电视电影,最喜欢“打仗的”,第一句问道的总是“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下辨别是非:做对的事。
直到走进青春期,叛逆地自以为是: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别人告诉你的都是错的。
当有一天,撞了南墙,才知回头。
可是谁的成长,又不是这样呢?自我意识和自由意识的觉醒,也就变成了真正的自己。
而我们的对错,表现为零一,在意识之下编码我们的行为。人们的所有表现,都受意识左右,拥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
但是,世界远远没有那么简单,黑白之间有大量的灰。零一之间也逐渐开始有了中间地带:利弊与价值。也就出现了路线:偏左或偏右。即便如此,偏左偏右这两个词也是偏正式结构,修饰在前,重心在后,不是吗?
有时候,我在想,阿西莫夫对硅基文明制定的“机器人三大法则”,在我们碳基文明中有对应之物吗?人类早期的丛林法则,近期的适者生存法则,到现在的竞争合作,和平发展,或许将来走向星际文明真的有“黑暗森林”法则。
虽然我不喜欢“黑暗森林”法则,但是它有可能是真的。
即便谈利弊,也在对错之上。
无问西东,内心也有方向。
Kevin,2018.3.13晚,长沙-杭州.30000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