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真心不容易,又辛苦又劳累。对于妈妈来说,暂且不说怀胎十月,光分娩的疼痛就达到了九级。九级是什么概念?医学上将疼痛感分为12个等级,分娩疼痛达到了9级,仅次于全身大面积烧伤的疼痛,相当于全身20根肋骨同时断裂。那一刻痛不欲生,可为什么大多数人乐此不疲?是什么让一切值得?
大家会有各种说法。有一个常见的答案是:为人父母,你才可以做那件被称为“教养”的事情。因此,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若成不了,不是孩子遭罪,就是父母受伤,一地的挫败感。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那是因为我们把“教养”这件事当成了工作,工作就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最终还要有结果。可这样到底对吗?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个物件。还有没有不同的看待方式?确实有。
有一本书叫《园丁与木匠》,作者是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莉森.高普尼克,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她在书中提到:为人父母本质是爱。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时的点滴快乐时光。
高普尼克重新定义了父母的角色,即父母不应该像木匠一样塑造孩子的人生,而应该向园丁一样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可以蓬勃发展。
接着,作者介绍了儿童是如何学习的及具体的学习方式。她说:“事实上儿童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童年是一个受保护的特殊时期。它给孩子喘息的时间,以掌握他们今后作为成年人生存时所需的知识。孩子们具体的学习方式分别是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边练边学。下面我先主要介绍边看边学,剩余的三种我在下一次的写作中阐述。
边看边学,主要指的是模仿学习。模仿有助于孩子学习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了解物体是怎么工作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人是怎么工作的。
儿童善于模仿,但他们不是刻板的重复。他们的模仿高级又高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不只是模仿任何发生了的行为,他们模仿的是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2)他们只模仿故意的行为,他们试图重现人们想要做的事,而不仅仅是模仿动作本身。(3)对“权威”过度模仿,抓住权威的每一个细节。(4)孩子更有可能完全模仿跟他们相像的人。
鉴于孩子依靠“模仿”学习 ,所以作为父母,身教胜于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