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人,你要是不能清晰的辨识他们,跟他们合作你会累死,还可能动气。
因为这两类人有个共同特质:「担不起责任」。
◎ 第一类人:没主见,但是意见很多
有时我们会误会,以为那些意见多的人是有主见的人。
这该怎么分辨?
很简单,有主见的人遇到困难不怕事,他会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负责。
至于那些纯粹意见很多的,他们的意见往往只是「建议」,他们不打算对自己的意见负责。
这些人在生活中很常见,「关心」你什么时候结婚的邻居、「关心」你买不买房的健身教练,或是「关心」你买什么车、去哪里玩的朋友。
可是这些人经常给出不具体的意见,且多是个人感受,深入了解,你会发现他们一问三不知,对问题的理解根本没你多。
重点是,当你的利益牵涉到他的保证,事后事情办不成,他会怪你,甚至否认自己曾经说过的话,给过的意见。
好比推荐其实他只是聊过几次的中介,或是只是有过一次交易,但其实他自己很可能中了套路的销售。
有些意见很有参考价值,但有意见没主见的人,不适合成为合伙人,因为他们没有打算一起扛责任,当个领薪水的幕僚还行。
你想,一个不把你的利益当成自己利益的人,他给的意见能经过多少深思熟虑?能有多高的参考价值?反正你是生是死关他屁事。
然而,一个能够把共同工作当成自己事情看待的人,他能给出真正具有同理心,站在你的角度思考的建议。
譬如《三国演义》中有个桥段,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请」去,只好离开刘备,为曹操效力。他在曹操那边,便不再经常给予建言。毕竟对他来说,曹操不是自己心中的真命天子。
要是碰上这种人当你的上司,你很有可能吃闷亏,因为你辛苦做出来的成果,要是受到批评,可能你的上司第一个撇清关系,而不是跟你一起扛责任。
就像那些三姑六婆,她们永远放的都是马后炮。
◎第二类人:嘴上事事相信你,实际上事事不想负责任
这类人往往按照你的意思去做,表面上看非常尊重你,看好你,实际上事事不想负责任,甚至懒得工作,把自己该负担的工作推给你。
这该怎么分辨?
先说个故事,明朝崇祯皇帝怎么丢掉江山?其中一个致命原因,就在于崇祯的性格。
崇祯重名而轻利,顶多做到不贪污,却没办法让下属为他忠心耿耿。
好事都归皇帝大德,坏事都归下属办事不利,导致文官武将无法上下一心,大家宁可少犯错,也不敢提出突破性的谋略。
最后朝廷因为连年战祸,要官员和贵族们捐款,没人敢捐,因为拿出钱等于变相承认自己有灰色收入。结果李自成进京,抄王公贵族的家,却是几万几万白银的抄,而这些钱本来可以成为朝廷平乱的军饷。
崇祯死前大叹:「诸臣误朕也!」真是如此吗?
碰上老是嘴上挂着「信任你,所以你上」的人,我们需要给他们订出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指针,从简单的开始让对方执行看看。要是对方执行不力,要麻是能力问题,不然就是心态问题。
好比今天要规划半天旅行,某个人说「相信你的安排」,你认真规划并给他安排了其中一个小任务,结果他就是没办好。
两次、三次之后,你大概能明白,他要的可能只是当个无脑的参与者。
当无脑参与者,那是个人自由,无可厚非。
但工作中,挑客户、合作伙伴或老板,和无脑参与者在一起,你得到的不是真正的信任,而是一个喜好推托责任的「旁观者」。
但无论是什么问题,更大的事情估计很难要他跟你一起合理分工,并且往往事情越大,你要扛的越多,而对方能做到的就是那么一点点。
这些人或许能交个朋友,但不适合一起工作。
◎结语
他们不是坏人,但他们会坏事。
我们结交好人,可是当我们今天要干实事,把太多个人情感放进去,影响我们的判断,用了错误的人,选了错误的合作对象,最后并不能真正达成我们的目的。
并且往往因为事情办坏了,我们跟原本结交的人之间,感情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进而崩了、分了。
没有什么关系是万能的,就像父母或伴侣爱我们,但他们是好的工作伙伴吗?
有些商业帝国的毁灭,就是无脑的把生意交给不适任的子嗣手上。
相反地,如果你自己就是个意见多,没主见;或是拿自己廉价的信任,掩盖工作无能或偷懒的人。
不要盲目加入竞争很强、挑战很大和风险很高的工作团队,无论可能带来的未来利益有多大。
在你见到太阳之前,黎明前的黑暗可能就让你损失了无数朋友、他人的信任,以及对自己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