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人称“诗佛”。对于他的诗作,中国人多多少少都能信口背上几首。什么“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什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什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他的诗简单纯粹,把所有主观的东西都拿掉,只剩一种客观的宁静。
所以,读王维的诗,人们的心情会莫名地安静下来,会想要去主动地思考些什么。尤其是读他那些具有强烈禅意的山水田园诗,更加让人深受启发,抚慰心灵。其实,王维的诗经营的不是山水,而是一种心境。因为他是一个经历过繁华的人,他的诗中有一颗纯粹的心。
在他所有的禅意诗中,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疑是最出名的了,可以说人人皆知。千百年来,这句诗被很多人当成“座右铭”,传诵至今。它出自王维的一首经典禅意诗《终南别业》,是广为人知的千古名句,读懂了受益终身。全诗如下: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对于“诗佛”这个称呼,我想王维自己是并不太愿意接受的。因为它不过代表了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并不是诗人全部的面目。事实上,曾经的王维也是一个鲜衣怒马的青年,也向往大漠边关的豪情生活。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渴望像风一样奔跑的自由。
然而,人的命运总是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无论是谁都会身不由己。一场持续了8年的安史之乱,让曾经的大唐帝国从繁华的顶端跌落,再也不复往日的荣耀。而王维就是这场战乱的亲历者,他的人生也和整个帝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于是,在唐诗里,曾经的那个少年不见了。
而另一个无欲无求心静如水的“诗佛”走上了历史舞台。作为一个真正看过繁华的人,此时的王维决绝地舍弃繁华,走向那片宁静的山水,走向完全的空静,写下了一篇篇惊艳世人的名篇佳作。当一个人能回归到生命的主体,而不去比较世俗社会的高下贵贱,他的心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宁静。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真正的好诗完全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更不需要故作高深的铺垫,只需简简单单地道出,就可产生惊人的魅力。诗人开篇就说,自己到了中年以后,心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喜欢钻研“道”,不拘它是老庄之道,还是儒家之道。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年以后,人们便不再喜欢热闹,喜欢独来独往。而住在“南山陲”的诗人在山水间独来独往,其中的乐趣和悠然自得只需要自己知道。当人们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的各种欲望所左右时,人们才会真正地得到快乐,自知常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么漂亮的句子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诗人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不知不觉间,竟来到流水的尽头。既然无路可走,诗人索性坐了下来,看山间的云雾上升起落,千变万化。殊不知,这云雾就是那尽头的流水幻化而成。因此,又何必绝望呢?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无路可走,觉得自己的生活要陷入绝境时,我们不妨回头看看,不妨转换一下角度和思维,于困境之中发现生机。正如流水到尽头,会幻化成云雾一样,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考验,而每一种考验就是另外一种机遇的开始。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你看,一旦人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内心,生活就会向人们展现出从容温柔的一面。诗人顺从内心,不拘走到哪里,不拘会遇见什么人,对他而言,都是最好的安排。诗人走走停停,在山林间偶然遇到一个老者,便停下来与他交谈,忘记了回家。
在整首诗中,诗人就像一个不问世事的方外之人,以山水为伴,随心而往,把生命最好的形态展现在读者眼前。对于诗人的这种悠闲自得,我们总是怀着羡慕的心情,渴望在他的诗中能够获得一份宁静。然而,一旦回到现实,我们的心却又继续变得烦躁不安。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修行的地点一定要在远离人世的某个地方吗?大隐隐于市,很多时候不拘你在哪里,只要你能够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时刻与自己真诚相对,即便是身处闹市,你依然能够获得真正的宁静。很多时候心静了,命运的机遇也就来了。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