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和这个世界“byebye”的时候,我傲娇!没有活成“鱼眼睛”。
1 “鱼眼睛”是什么鬼
女儿打小爱吃鱼,尤其是上桌先吃鱼眼睛,鱼眼睛进嘴就能说出这条鱼的鲜活程度,也因好这一口,一路念书出来,眼睛还是飞行员的标准,出奇的好。
我常开玩笑说,千万不能变成“鱼眼睛”,会被她吃掉。这是玩笑了。
宝玉有名言曰,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行至中年,虽然成了“珠子”,但绝不想活成“鱼眼睛”。
2 拒绝衰老
50岁失业,86岁陷入恋爱,96岁失恋,104岁的日本女摄影师笹本恒子,满满的好奇心,不输年轻人的潮流外表,生活的高昂热情,想做就做的超级行动力和漫长岁月积淀下的魅力,让她在垂垂老矣的年纪,依然是颗“光彩珠玉”。
“不管你几岁,如果老想着’我都这个年纪了’,那就完蛋了”。
这是笹本恒子没有演变成“鱼眼睛”的秘诀。
50岁考驾照,80岁登上时尚杂志,90岁开个展,93岁飙法拉利;开心时满地打滚,深夜读书写字,满世界飞结交朋友……
“不要抱怨你太老,其实是你没趣”。
95岁的画家黄永玉活成了现实版的老顽童。
《红楼梦》中的贾母,贾府中慈祥“老祖宗”,也有着异于年龄的灵性和鲜活,没有退后去做生活的旁观者。
坚持用好看的东西,看好看的人,听戏也要最好的音效,用心生活,欣赏美的心态。造就了她的“不俗”,同样也活成了“彩珠”。
最近空闲时聆听《蒋勋细说红楼梦》,73岁蒋勋老师让人耳朵都会怀孕的声音,娓娓道来“大观园”青春王国的美好、浪漫、对人的悲悯。
那种对美的欣赏、对美的眷恋,对世间一切美好的追求、豁达,无不体现出一种生命智慧的风范。
是否活成“鱼眼睛”,和生理年龄无关,是心理年龄的投射。
人生斤斤计较,对人对事的刻薄,把钱看得比天大,了无生趣的生活,无论在什么年纪,都是“鱼眼睛”。
现在网络流行词“青年人的丧文化”,就是本该在“珠圆玉润”的年龄却活成了“油腻的中年”和“等死的老年”。
104岁的笹本恒子,95岁黄永玉、73岁的蒋勋、鲜活的贾母等都在表明一种生活态度:
拒绝衰老,拒绝心理年龄的衰老。
活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成为终身信仰。
3 道可道 非恒道
《道德经》开场:道可道,非常道。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道”,这个“道”应该是一条需要通过我们自身的选择、行动和努力,跟随时代变化,不断去开拓的道路。
我们怎么看世界,就会匹配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就选择了自己的“道”。
每一个“自我”,其实都有两面性,一面是和外在的世界的“妥协”,另一面是内心的“真我”。
前半生大多是“妥协”的人生,是为了满足外在的认可。后半生该是“释放”,认可自己就好。终其一生,平衡了“两面自我“,也就圆满了人生。
行至中年,选择怎样的“道”,是这个年龄需要思考的命题,会决定未来是否活成“鱼眼睛”。
2018年末,50岁之际,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写给10年后的自己》,乐观的设想了自己“百岁人生”。
规划了第一个10年后,自己希望遇见的自己。前半人生甭管怎样都已翻篇,留给后半人生最大的财富是阅历和经验,同时也是桎梏。
“喜欢的自己”该是怎样的画像?
又怎样活成“喜欢遇见的自己”呢?
太长的文章,写的人累,看的人烦。
我识趣。
喝杯茶,细思量,静候下文。
是否会不谋而合呢?
我们并非年复一年的变老,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焕然一新。
------【美国】狄金森
作者/编辑:陈昕50+的午后茶 专注50+的有趣生活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均来自网络。
***如果喜欢,请关注:
头条号:自在百年
微信公众号:自在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