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词的目的并不是看到一群野鸭子,你能很装 的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诗词只是让你能与先贤对话,让你的心灵不再孤单。
轩主上幼儿园时(那时叫育红班),学习用的一年级的课本,每人一块粉笔头,在一张权当课桌的大木板上学写字学算数。
有一天,老师声情并茂的给我们朗诵了骆宾王的《咏鹅》,并给我们说这是骆宾王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写的。那堂课对我的影响很大,老师对每句诗的解释、对诗这种文体的介绍使我着迷。自此以后只要发了新课本,我就迫不及待的先翻看一下每个单元里的诗,《画》《悯农》《寒山寺》……及至上了初中,课本必修课后面的自由阅读会有好几首经典诗词,虽然老师并不要求,我都会背上一遍,那时心里真是对这些诗人崇拜的很。
等初中毕了业,参加了工作,我偶然机会得到一本旧的唐诗三百首,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本书就成了我的枕边书,睡觉前都会翻上几页,由于长大后事情多,记性又不好,看过就忘,只能断断续续记得某些句子。
俗话说:常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些时候自己心血来潮,也会拼词凑句,在空间里来上一首,用来抒发一下心情,表达一下对某事的看法,或者记录一件事情的经过。手机qq里后来有了诗词爱好者群,抱着学习交流的目的,我也加入了两三个。
后来兴起传统文化风,很多电视台都推出古典文学类的节目,例如某台有档节目《中国好诗词》,那时每到节目播出时间我是必看的。节目里诗词接力,也会跟着作答,有读过能接的上的,也有根本没听过的,很有意思。
然而,混迹诗词群久了越来越觉得索然无味,比如你写一首诗发到群里,要不就如同石沉大海,要不就有几个大诗人出来了说:“出律!”要不就是“出韵”!写诗需要对韵合律,这事我也是入群以后才知道的,什么平水韵什么中华新韵什么一三五对仗二四六不管,这都是写诗的规矩。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的诗词爱好者,以前我对诗的理解就是:合乎字数要求,句子该对仗的对仗,押韵不绕口,把要说的事说明白。
群里那些经常评论别人出韵出律的大诗人也经常写诗发到群里,出韵出律这事以我的水平是看不出来的,然而大都是什么“上西楼”“倚栏杆”“眼望穿”眼熟的很、似曾相识的句子,要不就是莫名其妙看上去很辞藻华丽却不知所云,却又不是什么典故,讲都讲不通。本来我也想仔细学习一下这些写诗严格的韵律的规则,然而看了这些诗人写的合韵合律的诗词以后,觉得,这个,不学也罢!
电视台的节目还是可以看的,然而有一次,一位选手的表现让我对这类节目失去了兴趣。在节目里,打擂的两位选手的题目是:以某字为题,每人说一句带这个字的诗词,交替作答,谁答不上来算输。
比赛很激烈,其中有位选手为了不给对方考虑的时间,每次答题的时候,以极快的语速念出这句诗,他的这种念法真让我胃口大倒。据说以前的学子在翻开先贤的著作时都要先洗手以示尊敬。我觉得这些经典诗句在念出来时,也要心存敬意。为了击败对手就像被热粥烫了嘴一样的声音来念诗,这样的胜利不要也罢,这样的声音太让人反胃。
再见诗词群,你们就合韵合律的玩吧。再见,诗词大会,我就不看你们用先贤的经典来争强好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