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同事姐姐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聊天,但是每次聊天的内容总会不由自主地切换到她的宝贝儿子的话题上。每次都听到她说最近又给在外地求学的儿子邮去了好吃的,要不然呢就是又邮了一些生活物品,再不然就是又给儿子发红包了………。同事姐姐非常疼爱她的儿子,甚至有些溺爱,从小到大无论大事小情,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那可谓是事无巨细,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我自以为我已经是对孩子非常的用心了,与这位姐姐相比,我就是一位“不称职”的妈妈。同事姐姐的儿子就是在这样百般呵护中长大直至上大学。她的儿子直到现在还总是会问她:“妈,我今天穿什么衣服?”儿子做什么事情总是会向她征求意见。她觉得自己倾尽全力,孩子肯定会很出色的。直到孩子考大学,孩子没有考到她所心仪的学校。她很失望,难过,觉得自己呕心沥血多年、一门心思地养育着儿子,怎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她觉得这是命运在捉弄她。通过身边这位姐姐养育孩子的事例,我同样也发现了儿子也会经常性地向我征询意见。“妈妈,你说我今天洗澡吗?”“妈,我………?”这不是同事姐姐家的儿子再现吗?我开始反思,感觉到自己的教育又出现了问题。我与同事姐姐一样,对于孩子管制太多,太细,总是指导或干涉孩子,就这样孩子许多正常的生长秩序被我们打乱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用力过猛,瞎用功,乱用力。这样下去,孩子慢慢地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不自信,会感到很不舒服,会想着极力摆脱现状。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留白”,要留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无论在对于孩子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习惯的养成、思想教育、学习辅导还是个人空间等方面都要学会留有余地,应该让他自己去学会如何去思考,让他自己去真实地感受,让他自己学会自我管理。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家长不管孩子而恰恰是我们管得太多。试想一下有谁喜欢做什么事总是被人“管”呢?更何况是充满活力的孩子。
教育孩子是件最重艺术,不重辛苦的事情。养是为了不养、教是为了不教,这才应是家庭教育的理想境界与状态。我们对孩子的抚养与教育,要由面面俱到地包办到从旁助力,由牵手到放手,多为孩子们设置“留白”,才能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和谐地发展,这不才是我们最为期盼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