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儿子已经满半岁了,在这半年时间里,因为工作的缘故,除了老婆坐月子那一个月,其他时间见到儿子屈指可数,以至于每次小家伙看见我,总会大眼睛先是扑闪扑闪的一顿张望,然后便是放声大哭,作为父亲,儿子一见到自己就哭,内心感受可想而知,五味杂陈。
记得一位母亲曾给我说过,“母亲与孩子的感情从十月怀胎开始,母体给小生命最温暖的滋养,听着母亲的心跳来到人世的小家伙,对母亲有着深沉的眷念”,而父亲与孩子的感情大多源于后天,从出生那一刻,每日的陪伴和抚养,是建立感情的基础。细细一想,大半年的时间,自己连六分之一的时间都无法给他,又何谈感情,小孩看见自己也就如同陌生人一般,嚎啕大哭也是正常。
中央台有一个公益片,一位母亲在小孩出生后便离开人世,她临终前将心脏捐赠了出去,新生的小孩孤零零活了下来,但无论谁抱着都不能安静下来,直到一位陌生人出现,在他的怀中,小孩微笑安然,那是熟悉的心跳。片子很感人,也很真实,有的人说夸张,但有子女的人一定不会这么说,在家的两天时间里,儿子要睡觉,总会拼命的玩妻子身边挤,无论我怎么哄都哄不住,因为在那熟悉的怀抱有熟悉的心跳,一岁前,小孩其实都不会有太多的思维能力,他们借助的就是一种感知能力,手、眼、耳等等。
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一份来自生命的感知,母亲对孩子的爱却透着一种深沉,那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在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生孩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一件生死考验,现在虽然这份风险极大地降低了,但这十个月要忍受的东西,这是常人所不能的,有人把疼痛进行了一个分级,女人顺产被定义为最高级,作为男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感同身受;在哺乳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小孩的每一声动静都牵挂着母亲的心,成日成夜的操心操劳,而作为父亲,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是爱莫能助的。
我们这个职业,工作虽然辛苦,但在家中却相对安逸,因为大多数时间,小孩不需要我们照顾,也没有时间陪伴,在这个过程中,最能体现出女性的伟大,牺牲和奉献,因为这些,都凝结在小孩的健康成长之中。
男人做不了的事情,女人却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当我们为整个家庭操劳之时,欣赏到这些感人的细节,任凭万千重担于一生,也会觉得轻于鸿毛,因为相对孩子,我们过去和现在做的,真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