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中国民间妇孺皆知的奸臣、贪官代表之一。

在某个综艺节目上,李艾这样吐槽著名演员王刚:“王刚老师演得最多的角色是和珅,大家可能不知道,历史上的和珅其实是非常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大家再看看王刚老师,简直颠覆了历史!”

这番话,马上引得一众吃瓜群众哄堂大笑。其实,人家李艾还真是备足了功课,历史上的和珅外表确实是英俊潇洒,只不过后来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之后,无边的贪欲将其吞噬,终成一代巨贪。

历史上的和珅年轻时可谓是天资聪颖,他在10岁时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显示出过人的天资。读书期间,他接受了系统的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由于和珅非常勤奋努力,得到了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18岁那年,他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和珅承袭了祖上传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22岁时,和珅当上了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随即充任“粘杆处侍卫”。所谓“粘杆处侍卫”,就是负责皇帝巡狩时扶车撑伞的差使,和也因此有了与皇帝亲密接触的机会。

相传一次巡狩时,乾隆帝审阅边境要犯逃脱的奏报,随口诵了一句《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老虎和犀牛从笼中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是谁的过错呢?孔子借此来指斥管理者的过失。)乾隆帝身边的侍从大多没读过书,听后面面相觑,不知何意。而饱读诗书的和珅在旁听得分明,当即应声回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乾隆帝对身边侍卫有如此学识感到非常惊奇,又见和珅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颀长,仪度俊雅,声音洪亮,是个标准的美男子,不禁赞赏有加。从此之后,和珅凭借出众的资质和珅皇帝的赏识青云直上,历经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都统等职,随后任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总裁官、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担任户、兵、吏部三部尚书等显赫之职。除此之外,和还成为了乾隆帝的亲家翁,乾隆帝将自己最宠爱的十公主赐婚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只是,随着和珅不停地升迁,而且深得乾隆皇帝的宠信,内心巨大的贪欲开始蔓延,和珅不但通过自己的地位聚敛起巨额财富,还插手商界,亲自参与在广州十三行的中外贸易,甚至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有商业往来,最终失掉了自身,成为遗臭万世的奸臣巨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