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在年初:
关注了这么久的东京大学生江歌被杀害案件,今天很想写篇感悟的文章。
以前我跟大部分人的看法一样,觉得人家唯一的女儿是因为你而死的,不管别人骂你或者泄露你的信息,你应该拿出你的态度,起码你的人还活着!照顾好江歌妈妈
有一天晚上我看见微博上面人们披天盖地对刘鑫的骂声,居然晚上还为她担心的睡不着,我在想全世界的人都在骂一个女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晚上会睡得着觉吗?
但是昨天当我看到她出庭的一系列行为来看,真的是又刷新我的三观,如果她正如大家所说的是个满嘴谎言胡话的刘鑫,那我对你的同情就当被狗啃了,你真的不配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局面》采访到昨天的出庭,难道你的妈妈不会教你采访和出庭这是因为有人死了,你得穿得素净一点吗?红色的围巾和黄色的皮卡丘,我的天!
什么样的家庭才会教出这样的逻辑不清,混乱,说的话经不起推敲的孩子。有时候我们教我们的孩子要善良,要勇敢,看来我们的价值观要变一变了,教孩子善良不如教她学会独立,学会享受孤独,享受跟自己呆在一起的日子。不要成为所谓善良的管别人的事到无底线成为别人的情感垃圾收购站。毕竟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只是为了过自己这精彩的一生。
其实我自己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我知道自己是这样的,但是我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只知道大学的时候,当我有点意识了,原先很好的朋友,当别人把我当一个她的情感世界的收购站的时候,当别人的生活方式我并不能苟同时,我自动把自己屏蔽在她们的世界之外,自动切断了跟她们的联系。只不过当时我只感受我是这样的,到现在我有另外一层的理解, 就是我在高中时候的那些朋友,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朋友,只是因为我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只是觉得自己很孤单需要人陪伴,如果她/他跟别人更要好,我会心理难过,我没找到一个自己的目标。我不觉得自己也行。那个时候以为的陪伴就是好朋友。好遗憾,我应该更enjoy我的大学生活,better.
现在我非常享受自己一个人的日子, 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可以做好多事情。恰好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写的新书《好的孤独》
"我们之所以交朋友、之所以需要朋友、之所以爱我们的朋友,不是因为他们“有用”。朋友不是为了“利用”,不是为了找一个安全的情绪宣泄渠道,不是为了索取安慰,不是为了陪衬自己的优越,不是为了多一个“帮手”或“同谋”......而是为了奉献我们的爱与关怀,为了与之分享心灵的丰富和生活的美好,为了那种相互理解所带来的默契,为了“不时常想起,却无处不在”的空气般的同在感和信赖感
在出现实际的困难时,我们反倒不找朋友帮忙,不向朋友借钱,不要求朋友为我们找工作,不愿意让朋友出面为我们捋平麻烦。
你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而使自己的soul mate(灵魂伴侣)承担太多现实的功利之用,因为你爱你的朋友,爱他所以不愿轻易增添他的烦恼,也不希望你们质朴的友情因为掺入了任何非友情的因素而变得复杂纠结。
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更愿意让朋友就这样无用着、闲置着,也不舍得将这清水搅浑
朋友即是soul mate,也就是在灵魂中相连,是精神的一体共生。在友情中,我们担当的不是彼此的琐事,而是对方的灵魂。朋友不是实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知己好友,为什么是少有私心呢?我过得好,我也希望你过得好;我过得不好,我也希望你过得好。我希望你过得好,哪怕我过的不好,只要我可以,我还会尽力帮你过得好。我无条件地希望你过得好,这才叫知己好友,这里面是没有私心的。
说得多好,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我看到这些话的心情,一句一句击中我的心!陈果老师对历史哲学诗词等都有涉猎,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热爱,这样的人多么的幸福。有几个知己好有足已,没有也没事,也可以很开心。把自己过好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过好生活的你会像一束光吸引别人向你靠近。
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朋友!是不是像刘鑫这样的“闺蜜”,我以为大学里交到的几个好朋友都是知己,But, 现在都成了连打都不敢打扰的人。我们对彼此都存在私心,所以没有办法做soul mate.
多么希望江歌这个善良的孩子当时找到的是一个知己。
江歌被杀案,赵先森的父亲车祸案,杭州一家四口人保姆纵火案,让人不要去贪念自己没有的东西,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你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会这样降临到你的头上,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看江哥的妈妈这么痛苦,我真的觉得是不是这么有必要要一个小孩,其实我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也挺好,微博上看到一位爸爸对他女儿所说的话,有孩子会有有孩子的烦恼,没有孩子也会有没有孩子的烦恼。不管你结婚不结婚,生不生小孩,你过得开心就好。瞬间泪奔啊!
我突然觉得不我怎么那么想要小孩了!如果到来,我肯定会做一个好妈妈,如果没有,我也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美美的。杨绛说,到老了你会发现,人的生活是自己的根本也别人毫无关系!你的问题是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照亮我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