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底至七月初,连续多日,暴雨倾盆,致洪水泛滥,狂暴肆虐,城乡遭受水患,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对水的态度与认知再次推至我们面前。
一 重新审视我们自己:解释春风无限恨
可以说,人类对水一直是不文明的,丑恶的。提及水,人们脑海里会闪现洪荒、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水满金山、大水无情人有情等传说史实与符号,滚滚而来,在人的记忆里水是恶魔,欲必诛之后快。
上个世纪下半叶,在科学技术的名义下,更是误解曲解肢解了水的含义与价值,把真实完整而富有灵性的水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可憎。
六七十年代,“绿水青山枉字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有诗言事,江南水乡因血吸虫附体而掀起大规模消灭钉螺的运动,河塘坝堰沿岸杂草被铲除,水是载体,受到诛连,“六六粉”和DDT的喷洒,所有水中生命体被杀灭,“三光"被树为典型以示范。其后,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填湖(河)造田高潮,河道被裁弯取直,水塘被填埋,水渠替代了溪流土沟,纵横交错。当水渠断流,又鼓励人掘井取水,至此,维系了几干年的塘堰似乎成为多余,功能改换,成为污水蓄积处和垃圾坑了。
至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蜂起,河道成为排污沟,水不再是无色无味,变成棕黑,奇臭难闻。
有首歌谣这样唱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从这大运河的命运可窥见水质变化之一斑。
九十年代后,在水治理环境工程和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背景下,水环境日益恶化,管道越来越大,水网越来越多,但总满足不了日益膨胀的发展需要。
人类似乎太痴迷于那些大工程了。为了运输产品和服务而设计了专门的运输系统,为了排雨水而设计了庞大的管道系统,为了传送发动机和设备所需要的能量而架起了高压输电线,为解决废水而建造污水处理厂……这些灰色基础设施,为了单一的目标,依赖非自然的人工系统和能量维持,系统与生态环境相背,偏离了自然准则。譬如为了追求绿色覆盖率而建造的景观花园,匪夷所思,将雨水都排进了地下管道,而草坪鲜花却用自来水浇灌,它已失去了原有的为人提供能源和服务的功能,而走向了反面。
稍有阅历者,应该对一九九一年、一九九八年夏日的洪灾记忆犹新。有道是“上善若水”,至善之水为何变得如此残酷无情,如此令人怨恨?它总是以灾难的惩罚形式,以刻骨的痛切教训着人,让人不再狂妄自大得意忘形,让人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知不离须臾的水。它不再是我们先前所说的“常温下无色无味无形的液体"(它可以有滋有味有色泽呀),不再仅是“由两个H和一个O组成的分子式"那么了得,它是什么?它是充满生命活力、色彩斑斓、形态万千、芳香四溢的活的生态系统。
二 人文情怀:尊重珍视总关情
以前,人们祭神祈雨,雨落在地上,消失在幽幽的草丛或长满庄稼的地里,它们先吸足了雨水,像海绵一样,再缓缓释放,流进水沟汇入池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赋予了雨以灵性,雨本身有其生命属性,是生命间联系的纽带。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看到雨落在地上,消失在大大小小的管道里,如设计者所愿,雨水立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转移到它处,或江河湖泊,雨水的美丽与恩泽被藐视和无视,它们在黑暗的管道里聚集,暗流涌动,一旦见到天光,便汇成汹涌澎湃的洪涛巨浪,波澜动远空,吞噬日月,危及生命财产,吸人入窨井,助纣为虐……于是敌视雨水,用钢管和水泥捆绑柔弱温软的雨水,让阴暗与浑浊替代了她们生命中本有的阳光的明媚和绿萌的和润,她们本可以亲近土地、湿地、滩头、青草、树林,释放自己的滋润万物的善良与温存,可人们是强拉硬拽,破坏她的真实与完美(整),除其真其善其美,长其伪其丑其恶,岂不是逼良为娼!
水的美丽与良善被忽视或无视,但她必有表现的机会,于是她就变成了桀骜不驯的脱缰野马,汪洋恣肆的大盗,尽展狰狞了,于是人们视如猛兽,心里设防,误解日深。如此演绎出一曲曲因漠视偏见而交恶的人间悲剧。
上善之水,终于愤怒了,以特别的极端的形式,唤醒人对它起码的尊重与珍视。
三 还原真容:一枝红艳露凝香
从综合生态系统高度正视水的生态,必先自省过去,还原其真容,无为而为,造福人类。
(一)抛弃功利观念,舍弃唯我独尊为我所用的狭隘,回归生态系统价值观。如对待雨水,不单是为了砖窑生意兴隆而祈求不雨,不是因为久旱而祈求龙爷普降甘霖,不是为利于伞的销售而祈求下雨……不能以人类的个体利益为中心,天赐雨水自有其价值,不是因她对某类人或物有价值,而是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价值,而作为系统中的有机组成体的人,必然是整个系统的必然产物和受惠者。
(二)慢字当头,蓄留用排,多端并用,就地解决,不转嫁异地。不是像诸多水利工程那样,求一己之利,把水灾转移到异地。要调用智慧,就地蓄留,净化而用,民居的天井、湿地和陂塘湖泊,各尽其用。并不是将洪水雨水快速地排泄出去。树林草木和弯弯曲曲的河道,是减缓水的冲击力的必要手段。水利工程多以快速转嫁异地为目标,结果是加快了上游转嫁下游的速度,加大了水的破坏力量,致水与土地、其他生物、地下水的快速分离,以及与人、城市的生疏与分离。若能慢下来,则土地得以滋润,生物有了栖息地,从而赢得了更多的服务人类的机会。
(三)依重民间,启用分散的民间工程,分而化之。民间微型水利工程,如湿地塘堰小水库,小巧实用,充满活力。由此系统构成,能分散分解吸纳,化大为小,化有为无,化刚为柔。集中式的集权工程,是特定的集权制度下的国家意志体现,譬如刚性的防洪堤坝,当然有成功之例(如三峡大坝),但时下多是选择刚性对抗,飞流直泄,汹涌猛烈,缺少弹性,水之性则是以柔克刚,本是蜿蜒柔和的形态的水,却变得凶神恶煞生猛可怖。
如果立足于生态系统,顺水之性,坚守生态之“道”,渗、蓄、净、用、排等管理的方法并用,树立海绵系统理念,着眼于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诸方面思考,善待水源,当撩开它的面纱,发现原来它竟是“一枝红艳露凝香"的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