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老姑奶奶们

关于姑奶奶们,先说爷爷这边。爷爷的妈妈,我们称“老太太”,据说生了十个孩子,但是存活的只有我的爷爷、二爷爷和姑奶奶三个。过去国破家贫,三年饥荒,生存困难,医疗落后,老太太经常和孙媳妇我妈妈聊天,说早上一个不精神,下午一个也不行,是常有的事儿。所以生的很多,但是真正长成的不多。姑奶奶虽说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但却没有半点娇惯。姑奶奶早年守寡,膝下二子二女。那时世道艰难,一大家子婚丧嫁娶,姑奶奶熬了过来。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哀伤,胖胖的脸庞,笑起来,双眼弯弯,很是慈祥。每次回家见到她,甜甜的喊一声“姑奶奶”,她就会喜笑颜开,喊我一声“乖乖,你回来啦?去家玩啊······”如今姑奶奶岁数大了,加上爷爷也去了,我出外上学、出嫁,见面的机会很多只是春节期间。


由于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所以对于外公的姊妹,就很熟悉不过了。老家家(我称呼外公的爸爸)是个富农,家里良田、长工、佃户也是有的,所以在那时的村里也算是富家子弟。 因为老太太(外公的妈妈)连生三个丫头,加上老家家生性风流倜傥,后来就有了小老太太(二房)。自己的男人整年的不回家,一回家就无故找事打架,这样的生活对于老太太来说,了无生趣,每次生个丫头,不招人待见,就在月子里以泪洗面,最后直至哭瞎眼睛。丫头不招人待见,却个个生得花容月貌、聪明灵巧、能说会道,都是人精子。所以老家家还是听疼爱她的三个丫头的。后来,我的外公的出生,挽救了这个频临死亡的婚姻,儿子毕竟是有了,而且一表人才,脑子灵秀,加上小老太太一生无子,最后老家家还是回来了,夫妻俩生不再一起,死后安葬家族主坟,也算是了了一桩公案。


先说大姑奶奶,也就是我外公的大姐。我没见过,因为大姑奶奶年仅五十就香消玉殒。但是关于大姑奶奶的话题可是不少。据说大姑奶奶生的很是漂亮,皮肤白皙、身材窈窕。那时候,农闲时乡里娱乐,摇花船的主角定是大姑奶奶。在农村,下地干活,晒成个黑黢黢的村姑,任你长得再美,也白搭。所以,民间有“一白遮百丑”之说。所以大姑奶奶从不下地。在娘家,加之富农,这样“任性”还行,要是到了婆家,可就没人容忍了。村里开帮船的徐矮子,偷偷喜欢上了大姑奶奶,托人说媒。被老家家骂出门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是却被闺房内的大姑奶奶接受了,理由就是去他家不用下地干活,我不能下地,一晒我就头晕,全竹泓只有他们家能任我天天在家里呆着。开帮船相当于现在开大奔啊,更是富足。可是徐矮子确实长相奇丑,这个姑家家我是见过的,五短身材,一双小眼,其貌不扬。姑奶奶大概也是不太喜欢的,但是可供选择的夫婿人选,确实不多,最后不得已而为之吧。癞蛤蟆对天鹅确实不错,他经常说,不管我媳妇是否能干,只要我回家能看见她像花瓶一样在那,我就满足了。大姑奶奶一生没吃过什么苦,跟徐矮子生了二子三女,个个长得随姑奶奶,姑娘端庄秀丽,儿子英俊帅气,在我们竹泓也是有了名的。唯一可惜的,就是大姑奶奶命不长,加之家族遗传的气管炎,五十出头就扔下五个儿女撒手人寰。


二姑奶奶倒是蛮有福气的,一生和姑家家和和气气,育有二子二女。姑奶奶一生多福,加上心灵手巧,在庄上称为福家家、福奶奶。比如谁家的新嫁娘要做陪嫁衣装、被褥,都得请这个儿孙齐全的福奶奶亲手所为。另外二姑奶奶还喜欢做红娘呢,别的不说,我爸妈的婚事就是二姑奶奶牵线搭桥,媒妁之言,最后敲定的。一般农田里的活,二姑家家干的比较多,二姑奶奶干点轻巧的,和姑家家搭个闲话,就算是每天的生活了。二姑奶奶家院子里有两棵梨树,每到夏秋季,蛮树的梨子,诱人极了。偶尔,二姑奶奶也会摘上俩仨招待登门的外婆和我。那个甜啊·······小时候的我,总会疑惑,那么多梨子,自己也舍不得吃,长树上干什么啊······二姑奶奶活到七十吧,算是她们家寿命较长的了,不久,姑家家也就去了。


我和小姑奶奶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小姑奶奶是个伶俐人,手上做得,嘴上也来得。庄上杀猪的二麻子戏称她为“阿庆嫂”。早年间,世道艰难,她只身闯上海,去江西景德镇贩陶瓷。在上海做保姆期间,每天攒的主家一滴香油,多半年下来,也积存小半瓶,偷偷带回来孝敬自己瞎眼的老娘和嗷嗷待哺的儿子。我家现在还有小姑奶奶贩陶瓷时分的石狮子。小姑奶奶嫁在邻村,也是本家做亲,每次我们过去,小姑奶奶必定是鸡蛋下面条,吃的油汤水滑。她每次来庄上,下了帮船,就到码头边上打烧饼的,买两个。一个分给众多的侄子侄女,一个孝敬自己的老娘,然后小住几日再走。四姨娘总说,那时候的烧饼上的芝麻好香好香呢。 小姑奶奶是个指挥家,被指挥的就是小姑家家。每到下地,拿哪些农具,先拿哪个,再拿哪个,到了地里,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不听指挥,绝对事倍功半,最后乖乖降服。年近九旬的小姑家家,前年见面还说,虽说小姑奶奶走了三十年了,但是还是怀念被指挥的夫妻日子。我爸妈早年不敢出门做买卖,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平凡日子,是小姑奶奶给了勇气,傻丫头,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哪有太阳那就能把衣服晒干,言外之意,就是哪都能存活。后来爸妈去江西,去卖糖,去卖米,一生漂泊在外,大概追根溯源,还是小姑奶奶的影响。小姑奶奶也是五十出头就不在的,同样是气管炎。那么伶牙俐齿的一个人,就那么去了。


我的这些老姑奶奶们,有的还健在,有的已经作古。但是,通通的,都存活在了我的记忆里,并且都是永远的话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姑 自上大学以后,就没在家过过元宵节,今年终于在家过了个元宵节。在我们老家,过元宵节有个习俗,正月十三、十四、十...
    倚诗爱世阅读 7,081评论 0 21
  • 一、素心刚走进宋府,就感觉到一阵逼人的沉闷,这种压抑感让她一阵心慌,不由的紧紧抓住了丫头红梅的手。红梅却不动声色地...
    趴趴papa阅读 3,865评论 0 0
  • 《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是大名鼎鼎的设计类必看书之一啦,我比较惭愧最近才有时间慢慢来看,我看的是PDF版(PD...
    芮某人食用方法阅读 2,338评论 0 1
  • 六月下旬开始,内心就变得异常焦虑。时间在小时候过得很慢,等到毕业后,工作了,时间便飞一般奔跑着。转眼间2017年又...
    索莱耶阅读 1,885评论 0 8
  • 前几天我在微博问答上看到一个问题:“如果史前的各种顶级掠食者都在进化中幸存至今,它们会进化出高级智慧吗,人类还会出...
    kennfeng阅读 4,08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