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下班的时候,我和办公室的双姐对今天的工作和学习践行做了简单复盘,双姐开心的竖起大拇指为我点个赞
你看了或许会有疑问,都四十多岁的人啦,还在乎别人的点赞?是不是有点矫情?
事情是这样的,且听我分享缘由哈
上周末参加了王院长的线下课,院长说: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情绪里,不要活在别人的行为里
因为我是那种一点就着的性格,我自己美其名曰“爱憎分明”,往往就一不留神活在了别人的嘴里、情绪里和行为里
之前就是一听到别人没理犟三分,自己就火了,赶紧跟对方理论去了
我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真是不容易啊,你想想,家里就这几口人都搞不定,在工作中能遇到无数个性格各异的人,非常随机,人数还不确定
当然,有一部分是非常善解人意的,只要我跟对方一解释,就很ok,还有一部分就是比我还会着急的,一到办公室就想在1分钟之内把事办完、证明开好
工作中有一大部分是跟网络有关,有时候真的不是人为的啊,反而有些人就站在那里一边抱怨一边吵,说办事效率低啦,程序繁琐啦,甚至说我们故意的等等
之前我一听到这些话,就去理论了,去给人家讲理,反正就是证明自己没有错
这种情况就是活在别人的嘴里和情绪里
用情绪对抗情绪的方式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双方的情绪越来越大,陷入更深的情绪中
所以我从课堂上回来,就下了个决心,无论是谁来“找事”,我都不能被对方的情绪带走,并邀请同事双姐来监督我,必要的时候提醒我
今天有一个当事人家属给我来电话,劈头盖脸就问我:为啥又跟我家人打电话问这问那?
我刚想解释,对方就铛铛铛的反问,我赶紧回到自己的目标上来,提醒自己先耐心倾听,一直等对方说完了,我才慢慢的说:你说完了吗?
对方:你们工作人员太不像话了,老是揪着问题不放……
继续倾听
我:其实你有点误解了,我们不是找事,而是提醒和关心,举例:之前到他们店里走访的情景……
我:咱们没有见过面,也不是仇人,为啥非要为难呢?咱们完全可以平静下来说话
最终,她真的慢慢不生气了,说过话也慢了下来,也柔和多了,挂电话的时候还非常客气的邀请我去他们店里
真是判若两人啊!
非常感恩王院长,把心理学生活化,让我这么快就提高进步啦
如何好好说话真的需要学习,老师说,当一个人不会用嘴表达的时候,他只会用对抗的情绪和行为去表达
好好说话,需要练习
牢记院长的话:不要用情绪对抗情绪,不要用行为对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