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川月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读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梦中至太虚幻境,随仙姑进入“孽海情天”宫,至“薄命司”,见一副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不禁想起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忽然想把此诗中的“寂”字改为“静”,“寂”字传递出一种寂寞孤独之感,含有一种淡淡地哀怨之意。花之美丽,是一种客观存在,自己欣赏是首要的,有他人赏当然也好,无他人赏生命也在进行,不会因为有人或无人生命的美丽就会因之增与减。而“静”是种客观描述,有人无人我都会“开且落”,这是生命的自在状态。
于是又想到自己曾写的一首小诗《惜春》:“东风袅袅泛崇光,蝶飞蜂舞各自忙。不为东风不为蜜,只恐春去徒悲伤。”生命属于自己,绽放自己,是为了不愿荒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为了让人喜欢。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恨与悲多源于自己内心的期待落空,当花容月貌不再期待为他人妍时,生命是否就会多一份平和与自在?
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