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时,看了很多书都不甚理想。听老师说要看名著,就四处借名著。最后好多大部头的书都看的半途而费。就算是勉强看完也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了。
现在想来,那时候是自己太年轻,好多真正的好书是需要阅读者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阅历和足够的理解能力才能真正看懂作者的表达和意图。
以前看到哲学、历史、人文科学、政治类型的书籍就会犯困。直到40岁以后,我才对这些类型的书籍感兴趣了。这也许是自己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同时个人的理解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
道家、佛教修行之人在道观寺庙类学习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后,就必须要出去游历一番。要把学到的佛法、道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历练中进行验证和开悟,否则他们很难突破自己。这也许就是知识来源于实践,再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古代人获得知识的途径非常少,能够看到书的人少之又少。只有社会的统治者少数精英才有机会接触到书籍。而我们现在的人们,想要看什么样的书和知识随时都可以满足。然而,在信息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过多的知识反而成为阻碍人们获取信息和理解知识的障碍。太多无用和杂乱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我们需要快速区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匹配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书籍和知识进行学习。
选对书是前提,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选好书后,我们要迅速的进入阅读状况,一定要精读,同时找到相关相似的书籍对比着看。要做读书笔记,要写读后感。坚持做下去,你一定会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