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妙玲姐姐
(一)
听到袁树生病的消息,方琳心下一惊,继而隐隐作痛。
他们已经六年完全没有联系。
当然,六年之前,他们之间的联系,也都是因为工作,没有任何私人交情。
袁树和方琳,曾经在同一单位工作。分属不同部门。袁树分管农务,方琳则是企业宣传部门编辑部的一名小记者。
宣传部门,有专门跑农务线的记者。方琳,负责副刊和共青团专版。虽然在同一个单位,方琳和袁树的接触并不多。仅有的几次是被领导安排客串农务记者,采访袁树或者其他人,然后写好文章,给袁树过目,发到企业报上。仅此而已。
他们之间的仅有的一次亲密接触,缘于10年前那次时长一个月的随队报道。
10年前的那个冬天,企业生产所需原料产量严重下滑,面对严峻形势,企业决定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鼓励辖区农民种植原料甘蔗。这项工作,当然由农务部门承担。企业报接到的任务是,配合农务部门下乡宣传有关政策,定期出农务专刊报道工作进度,鼓舞土气,争取早日完成种植面积任务,随队时间暂定一个月。
派谁随队下乡?这是一个问题。编辑部里貌似风平浪静,空气里却弥漫着紧张气息。
这不是一件美差。天寒地冻,每日舟车劳顿到辖区村,奔波在田间地头,与农民直接打交道,工作环境和方式都是全新。谁愿意放下手中轻便熟悉的工作,去接一份苦差事?偶尔下乡,那是采风,调剂一下工作和生活。天天下乡,那是找累。
宣传部里除了部门领导,包括方琳在内有六个人选。领导要留在部门主持日常工作,当然不能天天到乡下去。
既然没有人主动请缨。领导就发话了。
六人当中,有一位胖姐,终日到处宣唱自己有高血压高血脂,不能劳累不能激动。整个办公大楼,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她有病,碰不得。胖姐善于发扬“会上不说,会后大说特说”的精神,每每部门开会,为了确保血压稳定不犯病,她总是不言不语,一副“我不与你们争"的出尘脱俗样。实在被要求求发言,就说说一句:“我没意见,都同意。”私下里却和高层走得近,常常做越级汇报之事。领导说胖姐身体不好,不能安排下乡。
一位专职美编,摄影绘画书法都不在话下,文字并不在行,当然也排除在外。
一位军嫂,夫妻两地分居,自己带着孩子在地方生活,理应照顾。
一位年青干事,晚上要上夜校,领导说的,希望同志们工作学习两不误,都能兼顾。
那位喜欢跑农务线的老同志,最近因为饮酒过多,刚做了痔疮手术,肯定不能下乡。
于是,方琳,成了这次下乡任务的不二人选。领导说的,方琳身体健康,没有家庭负担,写作摄影都在行,一定能出色完成这项任务。
领导宣布了工作安排,其他人都如释重负,暗暗松了口气。散会之后有人对方琳说一句:这次辛苦你了。有人不声不响,回到自己的位置。
方琳这就么接了任务。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个听话顺从的人。在单位里,人微言轻,没有背景和关系,除了一手好文章,她一无所有。一直以来,她小心翼翼,服从领导的每一个安排,没有任何违逆。
她把手上的工作交接给同事,背着包,带着纸笔和一部数码卡片相机,离开了办公大楼。她一路小跑,穿过一排排的厂房、蔗渣堆场,到农务部门报到。农务处的办公地点,在厂区的另一区域。
袁树见到她,先是有些惊讶,随即微笑着伸出右手: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这次的宣传报道工作就拜托你了。
方琳知道他担心什么。她是那么的瘦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够把她刮走,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她能吃得消吗?她喜欢写文艺范的文章,虽然她的现场报导能力也很不错,但是从来没有做过农务专版,她能行吗?别累出病来,中途换人,给工作带来被动。
方琳羞涩地笑了笑,算是应答。虽然在记者编辑岗位工作多年,做过无数次的采访报导,每次见到领导,方琳还是有些胆怯。
况且,袁树是那么英俊,多年的农务工作,乡下毒辣的阳光,竟没办法把他的皮肤晒黑。他有一头自然卷的黑发,微圆的脸庞,一双含笑的眼睛,嘴角喜欢上扬。他身上有一股儒雅气质,站在那里,玉树临风,一点都不像一名农务工作者。
袁树是农学院的高材生,主管厂里的农务工作。方琳曾编过他的一篇来稿,文笔和手写的汉字都很漂亮,听说他还会围棋象棋,在公司的比赛中拿过冠军。这让方琳很是佩服。这样多才多艺的人,还长得那么帅,真是没有道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