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左右,已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不再迷恋手机,电视,安安静静地阅读,让自己的精神更加富有。这几天阅读了吴珂编著的《情感教育》,深入理解了“情感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学习了一些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己尝试第一次对一本书进行框架整理,本想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但在整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写成了每一个章节的框架格式(共六个章节),这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检视阅读层次的结构笔记。
我一直想以一本书为例,尝试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但在真正尝试后,感觉想的与做的并不一致,像我这样的框架整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框架中的每一条都是作者从大到小的各个标题,根本没有自己的阅读理解,只是在重复作者的一些观点。这又让我想到在分析阅读层次中提到的一种做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书中作者的语言。如果能清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是不是就可以证明自己真正理解、读通了这本书,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现在的我每阅读一本书,总想或多或少针对这本书写点什么,以此见证自己的阅读经历。手写也好,像这样利用软件记录也吧,总之,读过,就会有收获,哪怕只是一个问题的思考,一两句感受深刻的话语,一个针对自己意义重大的观点,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一个感人肺腑故事背后的道理……都值得我细细揣摩,认真学习!“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阅读一本书后,总应该留下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