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的时候坐动车,一路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快速闪过。火车经过一片片农田,几乎每片农田的中央都有一座坟墓,几乎每个坟墓旁都长着一棵树。有柳树,有松树,有榕树。有些繁茂,庞大的树冠像烫了的爆炸头。有些凋敝,像脱发的中年男人。 有些树粗壮,这是老坟;有些树还是小树苗,这是新坟。
目之所及,思绪开始繁杂地蔓延。想到自己死后想在坟边种什么树,法国梧桐应该很浪漫。又想到在北京这些大城市,寸土寸金,人死后甚至不能土葬,而要火葬。又想为什么不一样的人连死后安葬的方式都不同。
死亡,这是一个被人忌讳的话题,但是却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以前我很少思考死亡的话题,最近却变得很害怕死亡,感觉生命并不由自己掌管。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时,把生命交给了司机。走在马路上,又有可能被某辆失控的车撞过来。还有各种自然灾难,地震、台风、洪涝、泥石流等等。这样一想,心中更是戚戚然。既然说不定什么时候死神就要来临,我们终日追逐物质做什么呢?如果我知道明天我将要死去,今天我绝不会再花费精力思考我该如何挣钱,如何获得物质的丰裕,我会和家人待在一起,我会尽可能地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为什么在有生之年不做一些知道将死之时想做的事呢?知道将死,热爱作画的作家可能还会平静地作画;热爱写作的作家可能还在平静地写作。那么为了生存的上班族呢?知道将死之时,还会兢兢业业地去工作吗?能做自己热爱之事的人真的好幸运。可悲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很多人从未做自己热爱的事,很多人放弃了热爱之事。
国庆7天住在家中,没有安排紧密的待办事项,整日庸庸碌碌,却感觉非常平静,没有焦虑感,没有发朋友圈的念头。反而一坐上离家的火车,就想要发条朋友圈,引起别人的注意。当注意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得到的答案是:和家人在一起时,我是最惬意、最平静的,没有引起别人关注的必要。最近在看一本书《当鞋合脚时》,作者奥修说简单是好的,做平凡的人,不要试图在世俗世界成功,而要注重内心世界。可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又有多少人会转变终日为钱财忙碌的观念呢?
这次回家,我妈说我的工作一年没有几次假期,不能经常回家,不如当老师,假期多还轻松。以前的我一定不会愿意过这种轻松的生活,可现在我反而很向往这种平淡简单的生活,心情也平静。心情平静是最重要的事。国庆节回家的前一天,我想到自己现在的经济能力还是这么薄弱,无力给父母好的生活条件而崩溃大哭。当时真的感觉自己内心要垮掉了,感觉能力有限,人生无望。后来慢慢平静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非要逼着自己挣大钱,以至于心理承受不住,几近崩溃呢?我的父母并不要求我能挣大钱,只希望我能经常回家,心中喜乐。我一心想要为他们挣钱,他们却并不需要。
我知道现在太多的人想要挣大钱,追求物质,不肯平平凡凡过一生。以前我也这样,但是现在我却无比看重平凡的生活和平静的心境。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不能挣大钱,但是内心平静喜悦,不是天大的幸事吗?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美国人去墨西哥度假,在酒吧和当地的渔民聊天。美国人问当地的渔民每天的生活如何,渔民说每天早上划船去海上钓几条鱼,中午前去市场卖掉换来7、8美元现金,然后回家和妻子孩子吃午饭,拿出一部分钱给妻子作为家用和孩子的读书费用,一部分钱用来在酒吧喝酒,每天如此,感觉自由舒适。美国人很惊讶,问渔民为什么不努力多赚些钱过更好的生活。渔民不解,问该如何做。美国人建议渔民:每天多钓一些鱼,卖更多的钱,用赚来的钱买一条大一点的渔船,去更远的海域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再买更大的船去深海捕鱼。等钱更多了,就建工厂加工鱼罐头,卖到美国,挣更多的钱,然后把工厂发展成跨国公司,然后上市。等自己老了,卖掉上市的公司,和家人孩子幸福地生活,每天就可以来酒吧喝酒,无聊时去海边钓鱼了。墨西哥人听完不解,说我现在过得不就是你说的最终悠闲的生活吗,为什么要绕一大圈老了以后才享受这种生活呢?
幸福与否,更多的取决于心境,而非物质。有人说不为自己奋斗,也要为父母和孩子奋斗啊。但是,就像奥修在《当鞋合脚时》中说的: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不要对他人有所期待。痛苦是来源于自己,不可能源于他人。如果有人对你怀有期待,但你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因此而痛苦,那是他们的事,不是你的事。你只管自己活得平静喜悦就好。这貌似是自私,其实是大悟。就像释迦牟尼生为王子,却有出家的念头,他的父亲察觉后想方设法想阻止他,企图用生活的享受羁绊他,但最终释迦牟尼还是在深夜偷偷出城,进入森林换去王子的衣服,剃去须发,成为修道者。
在这个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几近疯狂的时代,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一定要功成名就,不肯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