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的一点浅见
高旷
一 佛教是彻底的无神论与相对有神论的统一
佛教认为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参照系哲学),一切事物(包括生命)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或消灭的;《大宝积经》:觉无我,无有众生,无命,无人,丈夫体性是名菩提。
若如实证知无我,当知一切皆是唯心所显,唯识所有;若执有我,则森罗万象,林林总总,其它也有。在这一规律面前万法(众生)都是平等的。
从根本上讲,佛教否认独一无二、绝对至上、掌握人(众生)的命运的神。 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讲,佛教是彻底的无神论,乃至于说佛教是无“人”论,无生(一切生命)唯心(妄想分别)论;
佛在觉悟上是至高无上的,但他不能掌握人的命运,也不能逃避这个规律。佛之所以成其为佛,正因为他认识了这个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断惑证真才成佛的。《华严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世界上一切有情众生都可以遵循这个规律达到与佛平等的觉悟水平。 《华严经》、《地藏经》,乃至于《阿含经》等等经书,所谈到的不同层次的众多鬼神等,都是属于众生类,与我们人类一样,皆由其所作之善恶而决定的业感缘起的升沉苦乐之依、正二报,都是唯心相应的不同境界意识体。
从这个角度上讲,佛教是有神论。 但是,从有的方面来说,我们也绝对不能否认,各层次、各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辉映)与作用。
二 佛哲是理性(无我、无生)与感性(慈悲、有情)的统一
从上面的佛教缘起理论可以看出,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和他者存在,也就是所谓的空性(凡所有相,皆属虚妄)。
从科学的角度上看,一切无非都是原子--------更细微波粒二相性微粒---------能量,哪里有生命这个东西(无生),所以说,无生论没有什么不正确!
但是,在感性(意识分别)世界里:有世界,有家国,有政治,有经济,有宗教,有文明,有古今,有形色,有物质,有意识,有对错,有好坏,有是非,有生灭等等。总之,感性世界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剪不断理还乱。
迷惑的众生因之头出头没,沉沉浮浮,疲于应付,痛苦不堪。
作为已经觉悟一切实相的佛,虽知无我,但悯有情(众生),而为之开演种种法,令其渡脱,无有尽时。
三 佛教时空论
关于时间,在佛教看来,权说、方便说:有过去、现在、未来;从了义上说,无所从去,无所从来,故曰如来。
时间的现在论证:一秒、一分钟或一小时,一个月或一年,都只不过是客体(都是相对的)的变化而已,除此之外,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我们只能通过世上万物的变化来判定时间,譬如根据气候的变化过程,而建立起春夏秋冬的时间概念等等。这种物相、客体(相对)变化的过程,我们称之谓时间。
时间只不过是客体(相对)运动、变化的界定,是意识体(相对)的感觉;日出月落、花开实结,本身没有时间可得,只是客体(相对)的流变;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指出,空间、时间未必能被看作是一种可以离开实际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物理客体不是在空间之中,而是这些客体有着空间的广延。
从真正意义上讲,时间只不过是意识体(人或者非人)的相对感觉而已,甚而说是一种意识与概念。
关于空间,根本的东西自性(佛性),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空间的现在论证:人立于大地,在方位上有前后上下左右。若人向前移动十米,则原是人前面的十米空间,因为人位置的变异,成为人后面的空间,前变后;同理,当其人向右移动万米,则原是人右边的万米空间,变成了人左边的空间,右变左;同理,反向也是如此,上下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空间本身并没有前后上下左右,甚而内外,而是因为有了(以我为中心)人的参与,才有了空间名称和方位变化,若没有人(意识)的参与,空间方位如如不变,以至于没有方位;空间无相、无名,因人而名、相杂陈。从绝对真实意义上讲,人是空间方位和名称的臆造者!
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
高旷 微信gk7777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