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也是圆的,借着中秋聊馒头

日更第三天

上海生煎包

上海人对生煎馒头是情有独钟的,作为一种路边的民间小食,它显得要比四大金刚上些档次。以前的办公室白领都喜欢下午来一客生煎馒头,垫垫肚子解解馋两不耽误,也不至于吃的太饱误了老妈晚上做的一桌菜。

生煎馒头在上海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般也就小小的半开间或者一开间门面,师傅在临街处架一个炉子。以前,也有用柏油桶改造将就的。上面置一个大大的平底煎锅。师傅将一只只做好的小馒头放入锅中,可爱的白色小团子一圈一圈排着队。然后浇上一圈菜油。以前一定是用菜油,金黄色的生煎馒头才更显黄灿灿。接着泼上一碗水。随着一声哧啦,香喷喷的蒸汽漫天散开。师傅用被油浸得发黑的木制锅盖紧紧压上,用抹布抓住滚烫的锅沿转上那么几圈。等上几分钟,师傅打开锅盖。这时有经验的客人都会往后撤上一步,避免四散的油珠溅上衣服。师傅撒上大把的葱花和香喷喷的白芝麻,再盖上锅盖转动起锅子来。一会,再次打开锅盖,倒去多余的油,一锅煎的略带焦黄,充满葱香和菜油香的生煎馒头就出锅咯。

上海生煎馒头


生煎馒头用的是半发酵的面团。发的好的面团吃上去才会软韧适口,肉馅比例各家都有小小的差异。我喜欢比较结实的肉馅,吃上去有一种满足感,咬破皮子,汁水争先涌出,怎一个鲜字了得。最后才吃馒头的底板,浸润了肉汁的厚实底板,煎的焦黄焦黄,一口下去,嘎嘣脆,这是生煎馒头的精华所在。若再配上一碗咖喱牛肉汤或者单档,双档之类,在二十年前的上海就是标准的下午茶点。

生煎馒头在上海也是讲品牌的。老牌的有罗春阁和大壶春,后来的有丰裕生煎以及新晋贵族小杨生煎。

上海的生煎馒头也有流派之分,罗春阁属于清水派,汤汁略少,冷了以后依然还有汤水。不太喜欢小杨生煎,它采用的是汤包的做法,软塌塌的肉馅,过多的肉冻吃起来会显得油腻,关键是那层底板吃来略略干柴。吃完有时心里会想,她怎么也好意思叫生煎馒头。不过千人千味,全国开花的小杨生煎一定也有众多的粉丝,只是不适合我而已。

上海及周边有着太多好吃的街边小食。以后,我慢慢说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