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一个女人怀孕的时候如果常常吃不饱,生出的孩子便会一生经常被饥饿感包围。
我不知道真假,也实在不想去辨别真假。
但我确实从小到大,经常被一种对食物的渴望包围着,总担心没有家里没有了米,又或者冰箱里存储的东西,够不够多,可以维持多久。
其实我并不会被饿着,以后不敢保证,但至少现在,实在是没有担心的必要。
于是我会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样?
我想人感到匮乏的,恰恰是童年所缺少的,而我们即使后来拥有了,也不会得到当初想要的满足感了。
印象里的小时候,总是喜欢去超市门口徘徊,无奈口袋捉襟见肘,我就假装在马路边玩石头子,看着人们从超市走进去,再提着一大袋子好吃的出来,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有的大人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进超市,不仅会有好吃的零食,还会有一些好玩的玩具,在袋子的一角露出来,又或者,直接在小孩子的手里开始摆弄起来。
我只能抬头不经意地扫一眼,然后继续拿着手里的小石子在地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
在我成年以后每一次从超市满载而归的路上,我都企图找寻那种渴望已久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我以为会有,我以为至少会有那么一点,但好像摇摇晃晃在袋子里的,是一阵阵空荡的失落,和无处发泄的委屈。
或许打开冰箱我想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食物,而是希望曾经可以拥有的丰盛童年。
在错位的时间里,渴求与失去同时拥有了。
好像感情也是如此。
很多人对青春时的爱恋总是充满着遗憾的悲伤和无可奈何的落寞。在无数个如果可以再回到过去的假设里,我们都以为只要弥补了当时的某个错误,又或者收回了哪一句不该有的气话,一切阻碍就一扫而光了,自己的爱情肯定会朝着圆满发展下去。
可是,果真如此吗?
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情驻足在过去的时间里,是此刻已世事历练多年的自己,还是当年懵懂天真的自己?
谁敢保证如今的自己还可以再爱上当年的他或她?谁又能真的肯定失去了当时的纯粹,是否还能再拥有当年的爱情?
我们用一场错位的假设,醉倒的是今天的自己。以为的每一个不过如此的节点,很久之后再看,是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的不转身的选择,凝结成了一场宏大的悲剧。
不可能再重演,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领悟,能够解开心结的,只有自己。
每一个从超市走出来的人,脸上的表情其实都很普通,有人在微笑,也有人面无表情。
儿时之所以记起的都是笑脸,是因为当年的我一遍又一遍期待从里面走出来的是自己,如果是自己,一定会很开心,很开心。
是我的期待太满了,溢出来了,而不是超市的袋子真的有多迷人。
所以,是时候,跳出那场记忆,回归当下,人要学着向前看,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