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真实案例:我老公的两个侄女在老家跟着公婆,我们每次回老家,即使提前打电话了,婆婆也是十二点才开始做饭,我们每次吃完饭都一点多快两点了。而吃饭时,对两个孩子,公婆也叫,父母也叫,但即使孩子坐过来了,也是两口就不吃了。孩子的父母(哥嫂)隔几天就回老家一次,回去时就买一大堆吃的,喝的。
我和老公说,也难怪吃饭时孩子不吃,原因很简单。
第一,孩子已经吃饱了。有时我们到家早,11点,我有时都饿了。只见孩子们拿着零食吃,也不怎么喝水,因为有酸奶或者饮料,小孩当然是喜欢喝有滋味的。公婆也不干涉,愿意怎样就怎样,只要不捣乱就行。可想而知,到大人吃饭时孩子已经吃零食就吃饱了,饭肯定就不想吃了。所以饭前一个小时,就别再让孩子吃零食了。
第二,家长做饭晚。小孩本来就消化快,两个小时就饿了。大人饿了可以等,小孩子哪等的了,当然是有啥就吃啥了。所以我自己带孩子后,就早早的做饭,先把孩子喂饱,再说大人。
另外,建议家长早点训练着让孩子自己吃饭。我家孩子断奶后,从两周就让他自己学着吃饭。
开始时,孩子肯定会下手,我家一直到三周了,有时还用手拿菜呢,但仍坚持让他自己吃,父母可以在旁边指导,多加鼓励,不要闲孩子把衣服弄脏了。慢慢的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而且,在孩子还不会用勺子、筷子时用手是一种本能,这也是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而且注意,和孩子一起吃饭。和小区里的一个妈妈聊天时,那个妈妈说,每天也是先给孩子做好饭,想让她先吃,但孩子吃一会就跑了。我问她,陪着孩子一起吃呢吗?她说没有,孩子吃饭时,她就收拾别的事情了。于是我建议她和孩子一起吃,哪怕自己吃饱了,也等孩子吃饱了时在离开饭桌。
隔了一段时间又碰到,她说按我说的做了,果然孩子吃饱后才自己下桌。
孩子都有模仿心里,看家长吃的津津有味,他也会想尝试。有时我老公回来晚了,再吃饭时,孩子就跑过去和爸爸又一起吃。爸爸吃饱了,离开饭桌,他也跟着离开了。
第三,家长做好表率,不吃零食,或者说偷着吃,别让孩子发现。我一同学夫妻二人,有时嘴馋了,都等孩子睡着了才吃,而且那包装袋都不能让孩子看见,因为有一次,孩子早晨起来问妈妈垃圾桶里袋子是啥?
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后,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比在家时还胖了呢,原因也都知道,在幼儿园吃饭有规律,零食是有限制的。有时放假,家长也会说还不如上学呢,在家就不好好吃饭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幼儿园小朋友们一起吃饭,有作伴的了,小朋友也有比赛的心理,你吃我也吃,我要比过你。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长都了解,老二吃饭时比老大吃的还起劲呢,总想和老大抢,所以老二一般都胖乎乎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孩子吃饭难,说到底是家长做的不够好,不到位。改掉孩子不好的行为,其实是改掉家长育儿方面的一些不当做法。所以其实是孩子在帮助家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