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暖冬,有幸聆听、有幸参与武义县“十、百、千”种子班主任第二次集体研训活动,从最初的《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到《你好,寒假!》,再到《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每一个追梦人都在用自己的班主任情怀诠释教育初心。
教育的温情,藏在了一个又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里,浓缩在了一句又一句真知灼见的话语里,化在了一次又一次“听说读写思”的学习中、思考中、实践中,这几乎是每一位在场班主任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教育力量。在此,结合自身成长,我的内心也有了新的思考。
1.学、思、行相结合
《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了要做,学、思、行相结合,通过学习,有了新的参照系就要行动,行动后,一定要反思、体悟。在我看来,一线班主任除了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外,似乎还有着更为三头六臂的本领。一个个实践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过程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在全程中提升。我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模式如同培育一颗种子,栽种的前期,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浇水施肥,为其成长夯实根基,也就是活动的前期准备过程。当种子在土壤中静待花开时,我们仍不能放弃对其的关心与呵护,需继续浇水施肥,给予良好的光照,保证其能够得到茁壮成长,这就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我们对孩子们的引导与教育。经过前期、中期的一系列辛勤耕耘之后,我们也会在后期获取到成功的果实,便是开展完小队活动后的成果,每一位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正因为有了这三个阶段,我们所播种的种子才能开花结果,有意义、有价值,有协作、有启发。
2.加强实践的频度
李静雪老师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阅读、思考,让它成为一种习惯,一件乐此不疲的终身大事。”确实,习惯的养成对学习,太重要了。
从2018年暑假到2019年暑假,两个假期,坚持了两期的“乔木爱阅读”打卡活动,孩子们在阅读的烛照下采撷、拾贝,他们一步步走来,如今已是“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观书”的诗意境界。第一期“乔木爱阅读”活动进行前期,由于孩子们的参与度不高、家长们的阅读意识淡薄,导致打卡率并不乐观,但令人可喜的是第二期“乔木爱阅读”的开展,家长们的参与度高了、行动力强了,孩子们也日复一日的坚持着,阅读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得以养成。
“如果以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们就非常了不起了!”此话献给自己。我向来都是无比的惧怕阅读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的书籍,但学习是终身的,教师的二次成长无疑需要不间断地去阅读,这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的过程。那么,唯有持之以恒的去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肚中有墨”,才是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来年,春会暖,花又开,愿你我不负韶华,不负春秋,继续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