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有点畏惧写体验的,因为这玩意儿很抽象,思来想去觉得不好描述,但昨天的文章忽然给了我一点自信,体验还是要写的,万一有人喜欢看呢。
大概一个多月前,我发现朋友圈偷走了我太多的碎片时间。我感觉自己满30岁以后,对时间掌控权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就是说,我自己的时间,一定要拿来换取什么成果,这个成果一定是让我的人生更好的。但是在“朋友圈”这个事上,我的时间平白无故地不见了,做吃瓜群众的我,生活没因为刷朋友圈而产生任何变化!so我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马上着手解决了。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
为什么我会把朋友圈刷得如此频繁?问题在于,自己深怕和社会脱轨,在最近聚会不多的情况下,我把朋友圈视为自己和外部的链接之一,像救命稻草一般牢牢抓住,力图去制造一种“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大事”的得意幻觉。
为什么刷朋友圈毫无意义?首先,朋友圈当中的“朋友”就很值得斟酌。大多数是从前工作中接触到的人,身边及远方很多经营朋友圈生意的人。真正的亲戚朋友实在寥寥,而且可能真的是物以类聚,我和我的闺蜜们好像跟集体受训过似的,都不喜欢发朋友圈,即使发也是由于各自的工作,碍于领导关系的原因不得不发之类。
尤记有一次我们聚会的时候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几个人都不喜欢发朋友圈,而喜欢打电话或者面对面大聊特聊。答案总结如下:朋友圈里真正的朋友比例实在太低,大多数话真的只想小圈说而不是昭告全世界;过得快活的时候,发朋友圈得浪费点快活的时间不说,还好像在当众显摆;情绪失落的时候发朋友圈呢,完全是在释放负能量而且无法解决问题,损人不利己,索性慢慢不发。
想想也的确是这么回事,我自己最有体会的一点是,作为吃货,真心不理解有些妹子在美味佳肴上桌后,不是享受食物最新鲜的香气和滋味,而是举起手机拍照以便在朋友圈发九宫格,即使不马上修图爆照,食物的香气已经略逊一筹了,真心暴殄天物啊……
问题分析完毕,解决起来途径好像很多,对于方法论拥护者,我是这么干的。找出一张美丽的信纸,列了个表格。表格三列,第一列取名“时间用在”,第二列取名“有何收获”,第三列取名“有无意义”;我总共列了九件事,包括刷朋友圈、读书、看电影、练字、画画、拼布、写作、陪宝宝、做美食。显而易见,其余八件事的每一件都比刷朋友有意义得多。我很精心地把这张信纸写得很漂亮,然后拍照作为手机屏保,每当我有碎片时间又想手贱地去点朋友圈时,看到屏保上的内容马上强制自己滚去做其他八件事,然后,就酱了,我戒掉了朋友圈。
最后的最后,我发现自己这篇文字对于“体验”二字好像有点偏题。所以还是亡羊补牢一下,戒掉朋友圈一个月的体验就是“天依旧蓝,花依旧香,我依旧快乐地想歌唱,那些被偷掉的时间啊,终于去到了该去的地方”。总结完毕,望你喜欢,不吝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