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刻意练习
你有没有想在哪些方面做到非常优秀?
比如,写作、学习一门乐器、会一样手工、擅长一项运动、经营一家公司、对于孩子的教育,等等。
你一定渴望成为那个自己,也肯定为之努力过。
但是,今天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多数人即使经过大量练习,还是很难做到特别优秀?
很多人从小就学英语,但从学校毕业后,英语水平依旧平常;多数人练习打篮球,但打了10多年篮球,水平也很一般。
你可能想到了,这是没有进行刻意练习的结果。
在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其理论基础是“刻意练习自己不擅长的部分”。比如,梅西一直用左脚踢球,于是他反复练习自己的右脚也可以射门,这样在比赛中就达到了更全面的状态。
但是,刻意练习却是一种让大脑非常不舒服的状态。你重复一个身体动作,坚持一天都没问题;如果打破已有的习惯,建立新习惯,就涉及大脑神经纤维外层的髓磷脂(髓鞘)的改变。因为每一种新的习惯都是无数个神经纤维联合作用的结果,髓磷脂的作用相当于把一堆杂乱的网线(神经纤维)梳理好并套上保护层。
这个过程会让你感觉非常别扭。普通人连上洗手间要不要看手机这种小事都很难改变,而真正的高手却需要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保持刻意练习。
所以,若想有所成就,必定前途艰辛。
你可能不知道,所有的高手除了刻意练习,还在追求一种更高级的状态。这是一种超级能力,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
02 什么是“无为”
这种更高级的状态,就是无为(这里指庄子的无为)。
“无为”这个词你一定听说过,但并不一定理解其中的精髓。
换句话说,刻意练习是一种有为的方法,它可以让你在某件事上非常熟练;而无为是一种比熟练更厉害的状态。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讲述人的意识应该分为两个系统:
一个是能够做出自动反应的热认知系统,比如,2+3等于多少、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紧急情况你会马上踩下刹车,大脑对这些问题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另一个是负责分析和推理的冷认知系统,比如,23×15等于多少、公司的年会该怎么举行等问题就需要花时间仔细琢磨了。
刻意练习就是由冷认知系统启动、热认知系统关闭的状态,如一个菜鸟在不断地用新动作练习投篮。
熟练,是由冷认知系统关闭、热认知系统打开的状态。在无人干扰的投篮状态下练习助攻,投篮的命中率就会很高了。
无为,则是冷认知系统部分打开,且与热认知系统相互配合的状态。在比赛中,即使面对复杂局面也能应对自如,不用意识控制,怎么投篮都中的状态。
无论是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还是森舸澜的《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抑或是提摩西·加尔韦的《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中,都提到过这种无为的巅峰体验,很多地方也叫忘我体验。
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曾说:“这好像上帝附体,球怎么投怎么中,防守队员就像木偶一样被我摆布。球打‘神’了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切太美妙了。”
这种感觉,谁不想拥有呢?
但请注意,这种极致体验并非只有顶级高手才能拥有,事实上任何人曾经都有所体验。
而且我们通常认为,可能需要长期艰苦卓绝的训练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步。比如,孔子就强调一定要刻意训练自己的诗书礼乐,才有可能达到仁者无忧的君子状态。
老子和庄子的方法却正好相反,他们似乎更强调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方法,用无为的方法去练习,就能达到高人的境界。
站在大脑神经学的角度,老子和庄子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但这不代表你不用从事刻意练习。而是在练习中,直接用无为的方法,让效率大大提升。
这里需要借助一个非常特别的场景,即大学宿舍的熄灯场景,来解释这个过程:
(1)切换收音机频道。脑电波决定着大脑的运行方式,可以像收音机频道那样切换,这里代表无为的第一个方式——切换大脑电波。
(2)安静的音乐。通过收音机听听安静的音乐,感受身体的放松,这里代表无为的第二个方式——感受自己的感受。
(3)熄灯。类似城市里大面积熄灯的效果,这里代表无为的第三个方式——关闭大脑后台程序。
03 切换大脑电波
在大学宿舍,睡觉前大家都喜爱听听收音机广播,且不断切换收音机频道。
脑电波决定着大脑的运行方式,可以像收音机频道那样切换,这里代表无为的第一个方式——切换大脑电波。
无论是中国的无为,还是西方心理学所提出的心流的状况,其实都是不同大脑电波作用下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主要有这四种电波,分别是:
β波,即Beta(贝塔)波,这是日常工作中的主要状态,主要表现为前额叶皮层主导的理性思维非常活跃,大脑处于一种机警状态。
α波,即Alpha(阿尔法)波,一般是睡觉或冥想醒来后的状况,大脑非常清醒而平静。
θ波,即Theta(西塔)波,一般在深度睡眠中产生,在排除外界干扰的深入思考时,θ波也会出现。γ波,即Gamma(伽马)波,比较少见的电波,一旦出现就能产生极致的创造性思维。
其中,电波转化为α波相对容易。大脑在α波状态下会分泌内啡肽和花生四烯酸乙醇胺(也叫大麻素)这两种激素。这让人感觉到压力和痛苦减少,进入到相对平静的状态。
所以,大多数作者都喜欢在清晨起床,这时候大脑基本处在α波的状态下,写作的思路非常清晰。
中国的棋圣吴清源在和日本九段棋手比赛前,都会诵读一遍《道德经》以达到可以忘我发挥的境界。这也是一种让自己快速切换到α波的方法。
更极致的状态是在θ波状态,通常是我们在睡眠中才有的脑波,一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就是很高效的无为状态。
在θ波的状态下,大脑会更专注,这时会分泌血清素和催产素,这两种激素让我们感到了极大的愉悦,也非常利于大脑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处理,创造性的时刻往往在此出现。
而γ波是大脑最高效的状态,我们产生洞见的时刻往往就是γ波出现的时刻。这是一种极致的体验。
所以,要想效率更高,并不是盲目地行动,首先需要大脑从β波转化为α波、θ波和γ波。
04 感受自己的感受
我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和MP3,大家只能通过收音机在睡前听听安静的音乐,感受身体的放松,这里代表无为的第二个方面——感受自己的感受。
通常情况下,我们更信任自己的思维,认为思维是人类这种万物之灵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象征。
思维的优势在于分析和逻辑,但它有个很大的问题——太喜欢评判,从而抑制我们的发挥。
打过篮球你就知道,如果你在投篮前想过这个球该用什么姿势、从什么角度去投,那就多半投不进去了。
你在高考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脑子里总是不断地在想我是不是语文没有考好,这就导致下午的数学可能也发挥得不理想。
正所谓不要动念,一念即输。
提摩西·加尔韦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一书中,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放下头脑,发挥潜能,即全面打开你的感官。
在加尔韦看来,冷认知是意识和头脑相结合的系统,热认知是潜意识和身体相结合的系统。竞技场上瞬息万变,每一个超级运动员只有不断地通过热认知去调动自己的潜意识(潜能),才能达到巅峰体验。
在很多体育电影里,关键时刻教练都大声对自己的运动员说:“什么都不要想,发挥自己就行。”也就是在提醒队员要放下头脑中的杂念,充分发挥潜能。
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头脑工作者也开始用热认知去提升自我。如“呆伯特系列漫画”的创作者亚当斯,他说自己在网上收集素材时,学会了用听从身体感受的方式去收集。如果这个素材非常好,那么身体一定会有潜意识所带来的愉悦或其他感受。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越来越需要一种叫钝感力的素质(渡边淳一提出的概念),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文化正是让我们成为一个钝感的人(从容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素质的确保证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顺利性。
在自我开发中,加强自我认知、提升思维能力,或者在从事创造性工作(作家、设计师)、运动员、产品经理等职业时,感官灵敏恐怕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重新找回感官可能并不容易,最好的方法就是冥想。
如果你刚刚入门,那么,每天清晨或傍晚的时候选一个安静的地方,身体坐直(打坐或坐在凳子上),闭上眼睛,不断去聆听自己的呼吸,然后用注意力去扫描身体的每一个地方。从头到脚,从皮肤到内脏,坚持下去,会让你的感官变得灵敏。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训练感知能力,我只能说,如果你在某些工作中永远只能从思维中自我完善,那就意味着无法踏入高手的门槛。
就像我的很多朋友,刻苦练琴很多年,把每一首曲子都弹得非常熟练,就是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演奏家。
不要去控制,事情反而做得很好,这就是“无为”的精髓。
05 关闭大脑后台程序
熄灯以后,即使你现在躺在床上非常安静,你的大脑仍然有很多脑区还在忙碌。这些脑区消耗的能量,比开动大脑时消耗的能量还要多出很多。这些忙碌的区域,实际是我们在不断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大脑后台程序。就像你的智能手机里,不管怎么关闭,系统始终会有GPS、电池安全监控程序等许多程序在运行。
大脑的后台程序却比智能手机里的多很多,这是经过上亿年进化逐渐累积的结果。比如,防御危险动物的模块、一见到漂亮异性就会兴奋的模块、空间感模块,等等。
大脑中这些在静息状态下的所有程序会形成一个类似蜘蛛网的网络,神经科学家称为大脑静息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和智能手机一样,这些后台程序会严重占据你的大脑计算带宽。据统计,人脑意识部分(前额叶皮层)的计算带宽只剩下120比特左右时,如果一个人在你的耳边嚷嚷,就会占据你60比特的带宽。
神经学家估算,在潜意识状态下,大脑的计算带宽可以提升到1亿比特以上,这是多么巨大的差异。
所以,许多高手通过大面积熄灯(关闭后台程序)的办法来增加自己的大脑计算带宽,这是一种极致专注的效果。
除了疯狂的训练达到出神的效果,确实还有其他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熄灯的效果。比如喝酒,可以做到短暂熄灭冷认知,所以,李白能够做到斗酒诗百篇。
最近有本书叫《盗火》,各大读书专栏都有介绍。书中介绍了海豹突击队和谷歌公司共同研发了一种特殊的仪器,把人放到盐水里面漂浮,屏蔽一切外部感知,训练他学会忘我。他们搞的这个控制大脑的设备,目的就是让人变得极致专注。现在已经有人做到将学习一门外语的时间从六个月缩短到六个星期!
06 结语
所有方法里,我更倾向于爱迪生的方式。据说他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躺在躺椅上小憩。每次他手里都抓住一个铁球,如果不小心进入深睡眠状态,铁球就会掉在地上把自己弄醒。这样他就可以享受那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也是最有创造力的一段时间。
所以,我现在写作,也是每隔50分钟就会到躺椅上躺几分钟。能够保持几分钟白日梦的状态,确实有助于我对知识的重新连接。效率比一直持续写要好很多。
钱锺书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
大脑无止境,人生无止境。你,永无止境!
以上内容由挚梦科技建站整理提供,如有相关疑问可以联系我们或者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