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党在一四年十二月的一天和班长提议说,我们也拍一个毕业视频吧,班上每个人都在里面。
业余党原话是这么说的:“把每个人都拍进去”,听了这话,班长一个激灵,立马敲板儿,召集了几个小伙伴,组了个team。
这个对拍摄全都是小白的team带着半强扭的模式,开了两个晚上的会议,最终把拍摄大纲基本敲定,虽然只是每个人可以放置在什么场景这样一个简陋的提纲。
说实话,本身开拍之前,业余党很清楚,业余党不需要所谓的故事,每个人其实放在一个场景里面都是一个故事,事实上,业余党也写不出能容下47个人的出彩的故事。于是业余党抛弃了故事,只保留了时令作为框架,计划从现在开始一直拍到毕业穿学士服。
最艰难的问题来了,拿什么拍?业余党并不富裕,他的team同样没有摄影爱好成员,整个team能拿来拍的就只有两台苹果,更可怕的是!整个team没有经费支持!
干脆!别拍了!
转念,再不济,还有两台苹果!
业余党动用了各种能用的不能用的关系网络开始嗅寻一切可能的相机气息,细致到在朋友圈看到有发很有文艺气息的照片都会点个赞然后在底下套个近乎,询问是否有相机的情况。说来也巧,在这学期,因为院里一个活动,认识了一个实验室的学妹,打听到她那里有相机,便从她那里借来了Canon入门级相机600D。这一借啊,还相机的时候业余党已经要迎来寒假了。
业余党还从爱好摄影的高中校友那里借来了反光板,从学弟那里借来了三脚架,简陋的一机一架一反就开机了。(妈妈,快来看啊,这个剧组好穷,什么都是借的)
按照时令,利用十二月到寒假的这段时间,业余党要将能放在冬天和秋天的镜头都拍摄完毕。真正到了拍摄的时候业余党才意识到自己是有多业余。由于没有故事,只有大纲,没有详细的拍摄脚本,每个镜头业余党拍摄的都没啥底气。还好,有研究过摄影的小燕子在,业余党可以将所有的底气不足完全转移到她身上,业余党瞬间又重拾了信心,洋洋洒洒地把将近20个人的拍摄任务处理完。
寒假过后,业余党又陷入了无机状态。又适逢研究生选择导师以及毕业论文开始张罗,拍摄的事儿,业余党也没闲心管了,干脆,就彻底放下!
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相机三脚架的这段日子,业余党真就心静如止水,再也不用每天躺下就寻摸着第二天的拍摄安排、镜头角度、天气怎样…
俗话又说啊,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不,眼看着毕业论文也答辩干净了,春天的镜头、夏天的镜头已经开始呼唤着业余党了。上头不是说了,为了找相机在朋友圈到处嗅寻嘛。这还真寻着一位!
这位本来是大三结束那年暑假认识了打算一起参加数模比赛的数院的小朋友,后来业余党因为保研考试而主动退出之后就没怎么联系了,只是平时在空间和朋友圈插科打诨地聊上几句。诶!你别说,还就这聊的几句,就真真儿地聊出了一个相机。也是Canon入门级别的,但对业余党而言完全够用了。
同时,业余党还从当年爱心社的部长那边借来了Canon 60D,同时还拉来了已经签了工作的部长一起进了这个坑。就这样,业余党用着借来的相机不紧不慢地补着遍布满地的坑。
日子终于到了要拍毕业照的时候。业余党的plan里面,大家一起穿学士服作为最后的镜头显得意义十足。为了拍好这一部分,业余党在二零一五年六月九日拍毕业照之前和班长还有爱心社的部长做了详细地讨论,在当天提前一个小时来到现场选取角度进行前期的准备。带着困意,业余党和一起生活了四年的46个伙伴们喊出了“毕业啦”三个字,人走阑珊后,整个教室似乎都能听到这三个字在骄傲地回荡。
本来拍摄进行到这里,拍摄大纲上面写的业余党的拍摄任务已经完成了。要命的是,那天晚上班级毕业聚餐,更要命的是,业余党并不想错过这个获得更多拍摄素材的机会。
所以,一向在酒桌上推酒不喝的业余党,这次推脱地更厉害了!他明白,他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不然…要不然…相机会晃!
毕业的散伙饭席上,觥筹交错。大伙杯光混杂着泪水的晶莹,一口下了肚子。趁着大家的醉意,业余党从班长那里借来了肾六加,挨个采访了每一个小伙伴,录下了大伙儿的酒后真言。不过,酒桌上不喝酒像什么话!当然逃不过火眼晶晶的伙伴们!聪哥一个仗义,帮业余党推脱掉了一群虎视眈眈的酒杯。后来实在推脱不掉,无奈业余党硬生生地对着半瓶的可乐一口吹,以示诚意。
阑珊之后更多忧愁。毕业后,当业余党坐在家里面对着电脑里面以G为单位的素材时,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眼睛一黑,死掉了……并没有。然后无奈,打开了word文档,开始将素材挨个打开、整理,写剪辑脚本。
业余党业余就业余在这里。按照正常的workflow,如果在拍摄之前应该想清楚最终要得到怎样的镜头,先写镜头脚本,而剪辑的时候直接按照分镜脚本开始剪就会一气呵成。然而…呵呵。
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然后,业余党又开始注意到调色的问题,开始搜寻调色教程,最终在对一个大神剪辑的《Watchtower of Turkey》的采访当中找到了解决方案:直接将视频在Lr里面将VSCO film的预设用在视频上面以H264导出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抱着卡顿到令人发指的本本,业余党一个星期看完所有素材,写完剪辑脚本,一个星期处理好所有的素材的调色,一个星期将所有的延时素材做了除抖消屏闪,然后导出。三个星期做完了素材的前期准备工作。
关于音乐的选取,业余党有他自己的一套标准:高冷、小众、好听!业余党把找歌的任务明确地交代给的小康康,可是他找来的尽是些大家耳熟能详的。
看来他不中用啊,业余党心想,还是得自己来啊。
前面几首业余党非常满意,因为毕竟大家确实很少听过,但到了采访部分的骊歌时,业余党犯了难。一来,毕业季这首已经成了大伙朋友圈争相分享的热歌了;二来呢,业余党本人爱极了这首,每次听着都觉得眼眶里湿湿的。经过一番思想的内斗,骊歌被保留了下来。
最后的剪辑对于业余党来说简直煎熬。每次碰到鼠标就恨自己不能多挣点钱给自己换台电脑!Pr、AE、Au 之间来回切换,Pr 的预览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经常,业余党是循着声音在剪,耳朵里灌满着本本风扇飞速旋转的声音。
就这样,忍受了两个星期的濒死边缘,业余党见证了《始终》的难产而出,身为片子的父亲,命都快没了半截。
剩下的半截在足足12小时的渲染和5小时的上传以及4小时的转高清中不幸丧失。
吴骥宙于江苏省泰州市
一五年七月二十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