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人生中的目标,首先得树立起坚定的志向。因为人有着很强的惰性,好逸恶劳是人性中的弱点,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他向前迈进的话,他很快就会屈服于自己的情绪以及外在的环境,让自己的思维和行动随波逐流,沉溺于各种各样的享乐之中,最终一事无成,虚度了宝贵的时光。有道是:苦心人,天不负。
老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当他历经了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在近乎绝望的境遇中,以一种执拗的方式坚持心中的志向时,上天就在不知不觉中为他打开了一扇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大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够,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自己的志向不坚定,没有把所要实现的目标当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一遇到困难和挫折,马上就打退堂鼓,向命运认输了,这样下去,终究一事无成,到头来两手空空。
时时保持正向思维 王阳明认为,立志做学问是一个苦中有乐的过程,所谓的志向,并不是在口头上说说就可以的,一定要经过一个亲身实践、艰苦奋斗的历程。来吧,让所有的困难都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让我的筋骨受到劳累,让我备受穷困之苦!你将震动我的心志,坚韧我的性情,使我的意志受到磨练!增长我的才能!
哪怕忍饥挨饿,哪怕诸事不顺,我不怕这一切!因为上天将会把重大的使命交付于我!困难固然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玩意儿,但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经途径,当你不论处于怎样的艰难时,只要你还能从心底里带着微笑面对这一切,那么情况就不会太糟的。只有耐心地调整好自身的状态,让它与所做的事融合为一,才能达到近乎完美的协调境界,从而将其中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呈现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二十六岁时,王阳明才开始研习兵法。兵法谋略,向来是一门极重视实践的军事艺术。奇怪的是,王阳明在一个人琢磨的情况下,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精通了这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达到了“此心不动,随机而行”的化境,在以后的军事实践中,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无论面对怎样千变万化、凶险复杂的战局,他都能保持镇定自若的心境,作出精准的判断,从而计智迭出,处处克敌制胜,所向披靡。他是怎么学习兵法的呢?
其实,不仅做学问、求道、驾驭马车、学习兵法要有耐心,做任何事情,要想达到完美至善的境地,又何尝不需要有耐心呢?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阳明当年在龙场锄地、除草、种菜干苦力时,每当自己内心郁闷,负面情绪无法排遣时,就经常想象前人在困苦的环境下会怎样做,以此来激励自己坚定志向,奋力向前。首先,在心中思索、想象自己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理想,要尽量想得清晰,确立一个具体的目标。
其次,找出自己树立志向的动机或意义,想清楚为了实现目标自己要做些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后,以行动来实践、证明自己的志向,在行动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志向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庄子所感慨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世上的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徒劳而已。可能就是王阳明所认为的,我们大家的欲望和爱好太多了,在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被这些欲望和爱好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沉浸于欲望和爱好嬉戏中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自然就被它们所害,“荒于嬉”而一事无成了。你今天放弃了跳舞,明天还会放弃别的,因为干任何事情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艰难。如果你决定去做什么事,你就要用尽全力去做,否则你会一事无成。你竭尽全力了没有。只有排除掉外界的各种干扰,用尽全部的努力,一心奔赴自己的前程,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战场上的形势可谓瞬息万变,作为一个指挥官,心只有随时保持在镇静的状态中,才能明察其势,随机应变。静坐得久了,身心体验到了宁静、协调的感觉,就能培养出一种从容不迫、镇静自若的气度来,以此来应事接物,不论做什么事都能比以前更有耐心了,这样智慧自然就能从中生发出来。王阳明认为,修养要有“为己”之心,也就是要为得到真实的智慧,为提升自我的境界而修养身心,不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有自觉地、脚踏实地地进行修心养性,在小处、细微处着手,这样才能真正感悟到良知的本体,达到无入而不自得的洒落境界。但难过归难过,决不能过分在意,否则心情便会被情绪所扰动,既定的决策更不可因之而受影响。解决了池仲容及其同伙后,当务之急,即须尽快剿灭余寇,以防生变。而根据古圣先贤的看法,这种更深的意识存在,就是人的另一个自我,也就是“真正的自我”。只有真正为这个“真实的自我”着想,为心中更为长远的目标考虑,才能做到克服自己的种种弱点,也才能因此而完善人格或成就事业。可以说,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那些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而下决心克服自己弱点与缺点的人,他们在平静而放松的状态中,从内心听到了真实自我的声音,心中那深远的志向被激发起来了,以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心无旁鹜地向一个目标奋进,这时一切都为了一个目标,在心念的强力集中下,任何困难都将为他让路。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中,排除一切干扰,向内心的自我提问,在你的心目中,自己希望过着怎样的人生,什么东西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的梦想有可能实现的话,自己为什么不去采取行动?当前是什么东西阻碍了自己?如果你一定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你要改变哪些行为习惯?你会做些什么?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发自心底、持久的满足感和快乐,而对于“快乐”的定义,有一位名人说得很好:“什么是快乐?就是你能真正把心沉下来,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 王阳明说:“你今后只是不要去评论别人的是非,当要责备他人的念头出现时,就把它当作一个大私欲,坚决除掉。” 没有人肯再去骂他了。这就是王阳明的高明之处,面对对方的无理挑衅和谩骂,他并不是怒气冲冲,拍案而起,马上加以反击,而是采取以柔克刚的战略,从各个方面关心来自京师的士兵,用光明磊落的行动来说明一切。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王阳明认为,一个人要去做正确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方向都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所做的事是否正确有时候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王阳明听说这件事后,制止陆澄上疏,说:“面对流言蜚语,不予分辩,毫不介怀,任由诽谤自生自灭,流言就会自然停息。这是我曾经听到的前人的教诲。认真研究王阳明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他对于权力没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而是像其他儒家学者那样一味“淡泊名利”,对权力没有一点追求之心,反而抱有一种“罪恶感”,恐怕他也不会取得像后来那么大的事功了。你不要在外在的言说中去寻求是非的分别,而要在自己的内心感觉中去体验它,假如在做一件事时,感到内心十分安顿,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则说明自己做对了;相反,如果你总是有一种不安、焦虑的感觉,则可能是自己做错了。” 如果当时自己只有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兴奋,并没有感受到一种出自内心的喜悦,那就说明自己正被欲望所欺骗而一个人在人生和事业中,光拥有智慧、才干是不够的,沉着和冷静也是办大事者必备的素质。所谓沉着,就是镇静、不慌不忙;冷静,就是遇见事情不头脑发热,感情用事,而是能够认真地思考,缜密地分析,最终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在事上磨炼,要注意融修心于生活、工作、事业之中。所谓“事上磨炼”,顾名思义就是要利用一切事情来磨炼自己,调整心态,让自己的心境渐渐趋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谓致良知,最终还要知行合一,由行来实现知,须“在事上磨炼”才能致得真知,关键只是一个行。这个试验虽然是利用动物的本性来做的,但也说明了做事要敢于行动、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重要性。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译文:一个人心里有了一个想法,这就是行动的念头萌生了,而一个人切切实实的行动,就是使这个想法得到实现的功夫;所以说,产生去做一件事的念头,就是行的开始了,而行动,则是实现理想的保证。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天地万物的理(规律)都在人之中,与人原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正是透过人心灵明这个与宇宙相联系的地方,我们才能一睹万物之理与天地本体,也正是通过我们人心的灵明之处,我们才能认识自我,以证其良知。原来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是指随时随事都是在心上学,内心的意象精明清晰了,字写得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生命的道路上,假如你想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现在就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每天抽一点专门的时间坐下来,静下心,放松自己,与内在的自我做一个深层次的交流,了解自己真正的梦想或人生使命到底是什么,为了实现梦想,完成使命,自己从现在起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培养哪方面的素质和习惯,应该克服哪些缺点?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笃行的能力,这也是大多数人不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接着告诉她不要过于严苛地要求自己,凡事要想开一点,拿得起,放得下,人生重要的在于过程,要享受奋斗的过程,而不是将其当作生命的负累。因为只有内心充实和快乐了,才有好心情做事,效率才会提高。想到这里,她的内心没有以往那样焦虑了,她又问自己,如果自己“放慢”脚步,放松下来,以享受的心态专注在当前的学习上,在一个学期内有没有可能赶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呢?她想了又想,认为是可能的。避实击虚”的要点,就是不能硬碰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或目标的过程中,要立足于“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一味追求取巧快速的捷径,反而容易坏事。
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坎坷,迭遇磨难: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遭忌、被诬谋反……在常人看来,这都是一些不顺心之事,一个人遇到这么多烂事,肯定是郁闷得要死,痛苦不堪的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学者做过调查研究,在那些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人群中,有许多人并没有一定要赚很多钱的欲望,他们只是专心去干一件他们喜欢的事,这件事令他向往,令他痴迷,结果在干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他在这件事上已经成了专家,在自己专注的行业里已经成了卓越的领军人物!这个时候,自己本没有特别渴望的金钱就挡也挡不住,源源不断地涌到自己身边来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那是生命中一种忘我的状态,一种与万物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佛教禅宗认为,“烦恼即菩提”,其意是说平常那些烦恼,看似是影响心灵宁静的障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却是修养身心、促进心境提升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就是说,对于一件烦恼的事情,如果能从最本质的角度去对待它,静下心来去认识和观察其中的规律,就能将烦恼转化为快乐,将纷扰的心理状态升华为自在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