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噩耗骤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辞世,享年91岁。
闻讯网上哀声一片,长沙街头人们不约而同赶去送行,九江故里人们冒雨前去缅怀。有人说,现在能够体会到老一辈送别周总理的那种心情了。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惜,不仅仅是因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颗巨星陨落,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他的成果的受益者。在他的禾下乘凉梦的美好愿景下,我们从饥饿走向温饱,从吃不饱走向吃得饱吃得好。
说起饥荒,现代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只在影视剧中看过。虽然我是一个九零后,但我小时候却也实实在在体验过吃不饱那种痛。我从小生活在皖中的一个偏僻小村庄,人多地少,贫瘠又落后,那时候水利条件十分落后,庄稼完全靠天收。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季,几个月不下雨,地里的禾苗干得几乎一把火就可以烧着。最后整个村里颗粒无收。接下来的一年,大米成了我们饭碗里最稀缺的主食。
处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属于地理意义上的南方,我们那里的饮食还是以大米为主的,中午是必吃米饭的,面食只是作为大米的一种调剂。然而由于那年干旱,没有收成,每次母亲煮饭就只能在饭锅上再蒸一点馒头,混搭着吃。
米面混合的模式几乎吃了将近一年,每次每个人只能分摊上半碗米饭,没填饱的肚子只能再塞上几个馒头。
其实,那时候即使不是灾荒年,水稻的产量也不高,跟现在是没法比的,收到的水稻还要上缴一些,剩下的也只是勉强够吃,再没有多余的拿去卖了,因此,每家每户的日子都是紧巴巴的。
再后来,国家开始实行免收农业税,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水稻的亩产量不断提高,村里人的日子慢慢好过起来。又过了几年,国家对农民又实行了种地的补贴。
种田不但不收税而且国家还给钱!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村里流传的这句话。村民的庄稼汉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水稻亩产增加了,每到秋收季节,村子到镇上那条公路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人们开着拖拉机,车上拉着的是堆得小山一样高的粮食。
收成好,产量高,也不要上交,吃不完,村民争相赶着把富余的稻子拉去镇上卖钱。
长大后才明白,我们的好日子跟这位长期致力于水稻研究的院士密切相连。就如同网上说的那句,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就好比天上的日月星辰,与我们同在,给予我们光明和希望。
伟人用熠熠生辉的光芒,照耀人间,只是我们却鲜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今天,伟人辞世,如同陨落的巨星,我们骤然发现,他给予过我们多少明亮。我们怅然若失,如丢失至宝,悲伤不已。
伟人之伟,在于他们心怀苍生。普通人在他们的庇佑下得以成为幸福的普通人。
又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位让国人端稳饭碗的伟人,伟大的袁隆平院士,无疑也是中国人的脊梁。他让十几亿中国人吃饱,脊背挺得更直,走得更快更稳。我们深深缅怀他!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人民把他举得很高很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身虽去,丰功伟绩永留存。有功于人民的人,不会被时代忘记,终将百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