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Z的姑娘去年考上了普通高中,Z一提起这个话题就后悔不已。
原来,Z的姑娘琳琳本来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水平,按照学校往年的升学率琳琳考上重点高中应该没问题,所以琳琳不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
寒假前的家长会上,Z得知别的孩子大都报了课外辅导班,Z有些焦虑,唯恐孩子因为不补课而落后了。在化学老师的诱导下,Z逼着姑娘报了化学老师的辅导班。
最后一个学期,琳琳每个周末都补化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化学确实是补上去了,但每次考试总分成绩却在下滑,排名越来越靠后。
琳琳中考化学考了满分,但中考总分却达不到重点线。Z认为,是她让孩子补化学耽搁了孩子学习其他几门课,导致琳琳只能上普通高中。
在我看来,进入初三后,各个老师都抓得很紧,学生也开始为了自己的目标用心学习,只要愿意努力,每个孩子基本可以实现自己的升学目标。
往年中考,语数外各占120分,政史各占75分,物理80分,化学70分,体育50分,理化实验10分,信息技术10分。学校会依据各科所占总分比例合理安排课程,占分多的,语数外几乎每天都有课;占分少的,每周可能只有两三节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好每一门课,才能取得中考成功。
化学这门课,初三才开始开课,只有一本书,学生只要认真学,一般孩子都不会太差。但语数外三大门,从小学就开始学,涉及到的知识要多得多,所以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新的去查漏补缺旧的知识。
Z的错误在于,让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化学,当然很容易学好。但却大大地挤占和缩短了语数外三大门课的学习时间,可想而知,三大门必定拉分。
请记住,学校上课是正餐,老师会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吃饱吃好;至于课外辅导,那毕竟只能算作零食,难道靠吃零食就能够健康了?
多年来的教育内卷让每个家长都极度焦虑,似乎只有舍得花钱让孩子补课才能赢。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却不敢苟同。
因为决定一个人能否做好一件事,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而不是外因。家长的砸钱,老师的监督都只是外因,只有孩子自己拥有远大的理想,愿意为了理想而主动去努力且永不言弃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样看来,家长与其砸钱,不如花费心思让孩子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董卿曾经说过一句话:“家长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自己应该先成为那样的人。”从身教重于言教来看,这句话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