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虚荣心比就是比钱重要,活该你挣不到钱啊
互联网迅猛发展下,有人在这批人口红利下收获颇丰,然而有些人仍然抱怨时机不好。觉得又错过了升官发财,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美好机遇。
每个时代都是这样的,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那社会资源根本就不够分配。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也要允许别人成功。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都自以为清高,虚荣心有重。殊不知在他们自恃清高而又愤然不已的时候,有人默默的已经把钱给赚了。
罗胖是知识网红了吧,他也是商人啊,虽然他天天说自己是商人,我们并不反感啊。人家天天为我们读书解惑,跟自己死磕,大早上的每天坚持发一条语音,一直坚持。虽然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你不得不说这个举动确实挺让人觉得可怜的。
他自己也曾在一场跨年演讲里面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每天6:50左右起来发语音,做20年的跨年演讲。你觉得他是在说着玩的吗??当然不,人来动真格的。
所以当你在犹豫自己要不要做公众号,要不要报微课,要不要开始在网上写文章时,那些人早就赚的盆满钵满的。当你下定决心开始做的时候,对不起,人家已经建立了好大一块根据地,你要去开垦荒野,那也太难了。
所以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能在“假虚荣”了,有时候,直接说出你的需求和目地,会让人更愿意信服你。不要抱怨为什么怀才不遇的总是你,总得有让自己曝光,呈现自己的机会吧。
1)你要什么?
2)你要为别人提供什么?
3)通过什么方式去获取?
这三步你到底死在哪一步呢?你总要为自己做点什么,不能总是一直期许,想要的东西,自己长双腿跑过来吧。
2.一切的学习都是社交,一切的社交都是都是学习
现代社会,人跟人的连接成本越来越低廉,可是仍然还是有人根本就不懂社交,也不愿意去社交。
一方面,他们觉得社交都是多余的,“我哪有那么多时间跟你闲聊啊,打游戏时间都不够呢?”
是啊,有众多的选择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手机成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社交这件事就变得可有可无。
另一方面,有些人只是为了社交而社交。从来不想,我为什么要跟你闲聊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呢?我们做这件事本身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从中收获些什么?把这些都想清楚后再去社交。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社交会是最高效,最有益的。
要理性认识社交我从笑来老师那学会两点
1)学会辨别哪些是你需要学习的优秀的人
资源泛滥,那我们就得学会去辨别。获取自己所需,而不是全盘吸收。那不现实,即不便消化不良的话,也容易让你产生抵抗情绪。
2)要如何跟他们产生实际联系,而不是肤浅的联系
认识的那些你觉得很重要人,不要就让他们躺在朋友列表,或者朋友圈里。那只是肤浅的联系,真正要学会跟他们产生实际联系的话,他们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要去琢磨体会。说不定能从中摸出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