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家庭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最优解

朋友,你喜欢跑步吗?跑步时会想些什么?平时呢?

我喜欢跑步。傍晚时分,头脑昏昏沉沉,就出门跑步。跑步让我悟出,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但很多事有最优解。

以家庭生活和个人经历为例,我们一起来探寻下各类问题的最优解。

1.儿子想留下家里养着的两只狗,女儿又养了一只猫,我们却无心力去照顾好,这时,便与儿子和女儿商量,尽可能地找到最优解。

此外,在处理放弃养狗与顾及妻子感受的问题时(妻子不喜欢狗,越是心情烦躁时,越讨厌它),加入儿子的需求,更容易找到最优解。

具体处理办法就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孩子负责小动物的吃喝拉撒,并负责说服妈妈留下小狗,我则负责带着它们出去遛一遛。

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也减轻了我们的家务活,妻子也没那么讨厌小狗了。同时,彼此都收获了以动物为伴的欢愉时光。

2.当阅读、陪同家人、社交、写作、健身、做家务、辅导孩子作业夹杂在一起时,犹如一团乱麻,很难理清。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样安排:趁着前半天精力好,先阅读和写作,同时让孩子一起写作业,等到精力耗尽,头脑昏沉,大半天也过去了。

这时候再去健身,状态就会好许多,再回家做饭,陪同家人或去社交等,几者就达到了综合平衡。

如果夫妻都要上班,夫妻下班都很累时,可分工合作,做饭、辅导孩子、社交等活动就重弃轻,某方无法将就时可轮回将就。

上述就是家庭生活中一些鸡零狗碎的事,当它们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时,就需要看看各自的权重,合理分配时间去完成。

这也让我发现,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但多人生活场景中,特别是家庭问题和个人问题处理过程中,解决问题存在最优解,能否找到,取决于是否用心去寻找。

当然了,最优解具有不确定性:某个最优解,有时是他人的最优解,也可能不是;人的需求在变,最优解需适时调整,甚至可能变成最坏方案,需要与时俱进,与人的需求同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