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随着我们祖先智人的步伐,从东非到中东、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再到美洲,我们的祖先不仅将其他人种赶出世界,并且对很多种大型动物进行了灭种行为。有人说大型动物的灭绝跟人类有什么关系,气候才是主要因素,可是如果你仔细的探究下去,人类真的是难辞其咎。纵观美洲大陆,澳大利亚等其他岛屿上的大型陆地动物的灭绝时间均为人类智人祖先踏上该大陆之后,如果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冷却和暖化的循环,大概每十万年就会出现一次冰河期。然而这些大型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经历了如此多的气候变化周期,依然可以繁衍生存下去。如果气候真的突然在45000年前变得异常恶劣,那么海洋中的大型动物为何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单纯的将大型动物的灭绝,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我们人类才是动物界最残酷的杀手,也许这就是人类成为地球霸主的代价。
002
当我们从采集狩猎的年代过渡到农耕时代,我们是变的更加快乐还是更加辛苦?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知道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是如何生活的。有人通过计算人类的平均寿命来衡量人类幸福生活的程度,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农耕文明的人类比生活在狩猎采集年代的人类更快乐。实际情况确是,狩猎采集年代人类的寿命之所以低是因为新生儿的死亡率所拉低的,现代新生儿的存活率大幅度提升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可想而知在十万年前新生儿的夭折率是何等的高,十不存一也许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当人类安然的度过那段危险时期,活到80岁并不是奢望。采集社会的人类工作时间大部分是每周35个小时左右,每两天打一次猎足矣,他们不需要看天吃饭,他们擅长的是见机行事,有啥吃啥:野果,树根,白蚁,野兔,蘑菇等等都是他们的食物。当然由于他们狩猎采集时高强度的的运动,智人祖先对高糖类的食物爱不释手,若恰巧碰见的话,那肯定第一时间塞进嘴里,10万年后的今天我们人类依然是这样,对高热量、高含糖的食物,难以拒绝它的诱惑。由于智人祖先的见机行事,有啥吃啥导致他们平常的吃的东西非常多样,进入农耕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人类特有的疾病他们不会有,用现代的词语来形容他们的摄入更加均衡且多样化。
003
再来看看农耕时代的人类,表面上看我们驯化了动植物,将野生的大、小麦,高粱,玉米,稻米,牛,猪,鸡等等均驯化成可以持续量产的物种。回头看看今天人类餐桌上的食物,跟5000年前的远古农民所吃的并无多大差别。可以说我们一个现代人不仅拥有一颗远古猎人的心,还有一个远古农民的胃。如果单纯从繁殖和演化角度看,在这场人类驯化动植物的大战中,最大的赢家可能并不是人类,而是小麦。10万年前,小麦还只是众多杂草中的一员,毫不起眼,现在呢?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麦田散落在世界各处,有人估算了一下全球小麦的种植面积,大概是英国国土的十倍,小麦是当之无愧的植物大赢家。不仅如此,这些主食植物的驯养将人类固定在了一个地方,并且需要朝九晚五的对其进行照看工作:耕地、插秧种苗、灌水、除草、施肥等等,人类的关节炎、疝气和椎间盘突出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如果说是人类驯化了动植物,反不如说这些动植物驯化了人类,人类再也不能四处迁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