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昨天晚上走在路上被人骂了”
B: ”怎么回事?认识吗?你昨天很晚出去吗?“
A: ”不认识。“
B:”不认识为什么骂你?你是不是穿了什么衣服?总不可能莫名其妙骂你吧?!“
本来A希望自己的朋友可以帮忙撑腰,结果这问答让她心里更加憋火了,干脆不再聊这个话题。
被骂的那天晚上,A姨妈痛到晚饭全都吐出来了。男友知道后慌忙跑了几个药店买了红糖和暖宝宝,然后煮好姜茶打滴跑过来。因为路途比较远,到的时候已经11点了。A陪男友走了一会,因为身体不适加上时候也不早,送男友做上车后就自己回小区休息。路灯有点暗,路上也没什么人。守门的保安都快要昏昏欲睡。A边低着头刷手机边走回去,突然觉得灯照的很刺眼,一抬头看到一男子穿着背心骑着电动车在路上游荡,正用探照灯望着她。A当作没看到继续低着头走。电瓶车开到她身边时大汉阴阳怪气地喊着
”美女,你去哪?“
A没敢理会,径直走过去。本以为该男子会直接开过去,谁知道身后又响起了令人恐惧的声音
”美女你去哪啊?要不要坐车啊?一看就骚里骚气的,骚上天了!“
“大晚上的出来,找人啊?”
A从来从听过人这样评论自己,其实她只是穿着很正常过膝的裙子而已,竟然被别人这样侮辱!A不敢回头,因为附近无监控,身边一个过路人也没有。她悻悻地骂了句”你有病吧!” 就赶紧加快脚步跑回去。只听到后面中年油腻男子继续嘟嚷地骂着什么。
独身女子最怕生病,搬家,或者遇到这种猥琐男。这次算幸运的,那以后呢?本身为了生活奔波已足够辛苦,回到公寓也要时刻带着手机。明明没有男朋友还要在门口摆双男士拖鞋警告潜在威胁者“家里有人”。每每加班太晚或需要晚上出门,就故意在车上打电话“我等下到哈!等下联系我!“ 同样是人,女生为什么往往面临着更多的不便和危险?
A有错吗?只是因为痛经到吐去拿了男友送来的东西结果莫名其妙被陌生的猥琐男骂。想跟朋友抒发下委屈结果面临的是“你为什么那么晚出去,你是不是穿的太少所以被人盯上了?”。明明A是被骂的人,为什么朋友第一反应不是维护她而是为那个猥琐男开脱呢?所以A才会喷怒的回道
”你说我能穿什么,我不就只有这几件衣服?“
受害者有罪论,即认为受害者之所以被害,是因为其自身存在问题的一种言论。
现在社会上每每出现女性被害,总有些人在下面阴阳怪气地评论:
“没事那么晚出去干嘛!不是找事吗?”
“穿那么少,一看就不正经。”
“长的那么好看,肯定容易被人盯着啊!”
引申含义就是:她出事了,是因为她活该,是她自身问题才招致危险的。
“吾日三省吾身“洁身自好虽好,可是过多的”反省“不仅是其本身认知的扭曲,更是对犯错者的一种无罪开脱吧。
除此之外,校园暴力问题屡屡引起关注,但是很多小孩子却不敢向家长反馈自己被欺负。为什么呢?或许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担心被质问:
”是你表现不好吗?“
”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
被侵犯的受害者,你还在一直要求她/他“吾日三省吾身”,难道不是推向她/他走向绝望崩溃的边缘吗?
近几年时兴的“受害者有罪论”(Believe in Just World model),百度给出的解释是
受害者之所以被害,是因为其自身存在问题。
实际上,推崇这一理论的人往往认为“事出必有因” “一个巴掌拍不响”此类因果关系,认为受害者遭受不公平或恶意对待是因为ta自身存在问题。
浙江舆情网 评 有一段话:
“受害者有罪论”的思想不仅会给受害者及其家人造成二次伤害,还会导致犯罪事实被模糊,给犯罪者和潜在犯罪者侥幸的暗示。从某种程度上说,“受害者有罪论”就是为犯罪者辩解,相信“受害者有罪论”就是纵容犯罪。人应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和正义观。共情和怜悯不应该施加给犯罪者。只有不放过施暴者,不共情犯罪者,才是尊重法律的正义。
从另一方面来看,“受害者有罪论”或许可以引申为,以受害者为基准,ta有问题或做了不得体的举动所以才招致不幸或不公平待遇,那么只要我不这么做,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幸?这样想来,赞同这一观点的人或许可以心理上获得莫名的安全感呢?
活着已实属不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希望我们遇到事情,第一反应不是责怪,而是能够以一个中立者的身份,不去过多地对未明全貌的事件恶意评价,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对彼此有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愿世界和平。也愿屏幕前的你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