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要说起他,我会想到我在大学最后一刻读的一本书就是他著作的《痛并快乐着》,我不知道他怎会如此有才,看着书本里的言辞,我完全深深被吸引,我觉得这就是写作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但更吸引我的是他书中的内容。这本书里提到的人生道理是那么的贴进现实又那么的让人对幻想向往,最终我因这本书改变了自己许多的观点。而今我再次读他写的书叫《人生……哲言》具体名字我记不太清了,可是这本书没有之前的好看,同时也没有柴静的文笔突出。我既可喜又可悲的读这本书,看到书中的观点还是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前不久读胡适的《自由与容忍》,或许我想要的都是先辈可以告诉我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是的,现在很多文人的观点争相报道:寒门再难出贵子/年轻人的这一代能够突破阶层的固化吗等这些标题,似乎制造恐慌的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社会只不过呈现了自己这一代的模样。而我们这一代有的人还是缝缝补补又三年,有的人又劳斯莱斯汇集于一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也不想再去深究这些那些社会现象的根源,我只知道我没以前那么热爱新闻报道了,我没以前那么热爱走马观花,我没以前那么热情了。我对所有事物都在慢慢变淡变冷,或许自己有挣扎过,但都逃脱不掉冷漠的态度收尾。然后,很多很多事物就会成为他人的标签或成为他人的附属品。而我只不过选择了静静看着。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冷漠逐渐占据了自己内心。以前面对在市中心天桥穿着褴褛的乞讨者心里莫名的会同情他们的遭遇,然后又差点同情到泪腺发达。嚯灬真的不知道怎么搞的,现在的我在看到这些现象就会在想:那些比乞讨者过得还悲惨生活的人每天都在努力搬砖,为啥他们就注定做乞讨这份职业吗?如果乞讨到了他们心里预期的价钱。他们会怎么合理利用这些资金呢?
我的头脑开始不听话的往更远的方向想了,也更加开始想不着边际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