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第678期特训营于2017.7.1-7.2号如期在重庆南山南帝山庄举行。我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名学员!
人生24年中第一次经历培训到凌晨3点,照常应该是瞌睡迷离,但却精神抖擞!两天一夜的特训,我发现我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其他学员都感触特别深,情感丰富,泪流满面,而我无动于衷!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流一滴眼泪,唯一眼睛湿润了一次还是在听了一位男同事分享自己家庭困境之时。“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我暗自询问自己,难道是我做人的面具已经戴的厚到自己都没有办法卸下了吗? 回想起两年前刚刚离开学校的襁褓步入社会时,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想敢做,从不畏惧未来,有主见,有思想,有理想,不卑不吭的“小姑娘”,早已被“社会大学”磨炼的带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大学刚毕业,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一家外企商贸公司做门店的财务助理,当时在那个没有什么见识的“小姑娘”眼里还有几分自豪,后来觉得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真实感受,工作大半年,由于家庭原因,我选择了现在的幼师工作。起初觉得没有什么前途(后来觉得是自己目光短浅),加之身边有朋友说幼师就是一份“保姆”工作(太在乎别人眼里的自己),虽然相对稳定,但收入太少(迫于房贷压力,大学毕业前夕要求父母给自己按揭了一套房,并承诺自己还贷),完全不能满足自己想要的生活质量。想起几年前报道的一位日本清洁工,刷马桶刷到自己都能喝下马桶里的水,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了极致,不一样非同一般吗。可是当初他选择做清洁工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是赞同的?还承受着多少双瞧不起和不认可的眼神。同样,我们之所以不满足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极致,不愿意付出,还满是抱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行业,不在于收入多少,而在于你的资历够不够。于是乎,前几个月的工作状态都处于迷茫阶段。但后来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因为环境单纯,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过得很开心。但对于自身来说,思想上却少了第一份工作时的稚嫩,会更加世故,和同事领导之间说话也会比较小心,有时候全然不是因为自己想说某句话,而是因为我在思考这句话是不是别人愿意听或者喜欢听到的。没有参加特训营之前,我会把他归结为“社会大学”的历练,现实的残酷,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等等,而陈导告诉我们“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凡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从修炼自己开始。两天一夜结束后回到家中,我认真思考了毕业这两年来的工作、生活、学习状态,确实存在不少原因。
自身性格急躁,遇事不沉稳, 内在修养不够,学识方面和涵养都很欠缺。太过于完美主义,把任何事情都想象的很美好,而美好愿景和残酷现实的强烈撞击,形成的火花燃烧了不沉稳,急躁的性格缺陷,衍生出了不自信、物质、世故、急于求成、不踏实的我。
正视自己出现问题并及时修正,我想在我这个年龄出现这些问题我把它放在正常范围之内。不存在对与错,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接下来我需要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虚心学习,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质工作,不断提升自己。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卸下面具,做回真实的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别人的眼光有那么重要么?你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而活?也许你所在乎的“别人的眼光”,在别人看来,不过是随口一句,你又何必那么敏感?多问问自己,敏感的背后,你又有什么思想包袱?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活的真实一点儿,开心一点儿,简单一点儿,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任其自由发展。工作上该奋斗该努力该吃苦的还得坚持,年轻时,不能在奋斗的年龄葬给了安逸。生活上,该享受的,该“吃喝玩儿乐”的还是可以依旧。
传统的工作学习模式已经彻底过去,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时刻检讨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