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今夏末回家之际,一家人特去临松薤谷一游,以下为本人对游记中的点滴及感想所做的描述,拙笔未能描绘景致的悠然,只作为游记一读则好。
作者介绍:白梅杰,笔名百叶之窗,22岁,河西学院学生,喜欢每一次出发和到达。
8月3日,初逢这里,幽然见得苍翠叠嶂、山崖壁立、鲜花摇曳,绿树茂林间峭壁峥嵘,黄红色的石壁上留有无数凹陷的痕迹和摩崖石龛,只是觉得在深深的峡谷里,有点儿冷。
历史的印迹
说到这个美丽的峡谷,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曾有著名的河西地区的儒学大家郭荷在这里留下一段佳话。郭荷,甘肃秦安人,儒学世家,明究典籍,特善史书。郭瑀,公元350年前后来到临松薤谷。郭瑀拜郭荷为师,成了入室弟子。前凉之第六任帝王张祚不断登门拜访希望郭荷出山,协助他治理官学,郭荷推脱不掉被迫出山,但出山之后却被雪藏深宫陪太子读书。郭荷不悦,请辞回到林松薤谷,一年后去世。郭瑀为师父守孝三年后,进入临松薤谷山野深处修学。郭瑀带领弟子在临松薤谷开凿石窟,在这里安身传道授业解惑。或许郭瑀本人并不知道他们为安身而修建的石窟,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成为了中国重要的佛教造像圣地马蹄寺石窟群,同时也成为那个时代河西走廊上儒家与佛教交汇的见证。所说到的这座石窟,因长期自然风化所致,并且千百年来在山体上开凿而成,自然与人类都在这一座座悬崖峭壁上共同留下了时间的印痕,也为这个幽静的谷地留下了一抹历史的痕迹。
恰逢一个“桃花源”
越往里走,越显得清幽,整个峡谷的最深处是临松山瀑布,这瀑布有“九层峭壁铲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的感觉,水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奔腾流下,悬空而至。在瀑布不远处的水面上游走着一叶小船,一位戴斗笠的老者撑着杆,划着船,思绪不禁飘荡,蓦然,好像把我带回了那个陈旧的年代,悠然间好像看到远处的峡谷里有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升起,屋子前几个小孩嬉戏打闹,年轻的妇人时而看看孩子,时而忙着手里的活,温婉的笑着。水面上的老者划着小船悠悠地哼着属于这个地区特有的小调儿。这里一片祥和,没有外界的干扰,远离了纷争,真有一种: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的感觉。这好像是一片祥和的“桃花源”胜地,此地落英缤纷,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有松峰耸翠,石窟藏书,飞泉洒玉,或许这里当时令无数的文人墨客神往吧。转眸间,我出神意会想像了属于这里的如烟往事。
裕固风华, 民族风情
天有浓云,日光照不亮山谷。祁连山壁上的雪映衬着森黑的岩体,纹理愈加清晰。还有一段斜坡,谷间飞瀑直下,落地有声,隐藏在清幽里,像极早春冰凉的清泉。林间有巨大的帐篷,是裕固族的风情,其间低语,像极早春晶莹剔透的鸟鸣。这样的祁连山,似曾相识,“我的家在很高很高的地方,马背上的人们能抚摸到月亮,我的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温暖的毡房里儿女在成长,当你从丝绸之路走过,它会留住你的脚步,当你把祁连山遥望,它会牵引你的目光”。到处可见美丽的风光,遍野的牛羊,祁连雪山脚下千里,似迷人的画廊;幸福的岁月,飘散着酒香,裕固的家园,是人间的天堂。还有那一年年牧草青了又黄,雪山、牧场、家园、一座座冰峰闪耀银光。歌儿、花儿,还有裕固族人的梦想。
天马落足,名垂千古
最后我们去的马蹄寺,马蹄寺始建于北凉,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马蹄石窟群是异常著名的,在这百丈悬崖的垂直岩壁里开凿洞穴的,是儒家大学者郭瑀,随着佛教大规模东渐,才有佛教徒修建石窟造像。元代又融合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马蹄寺最终定格成了儒佛并存,汉藏同辉的气象。它被藏族人奉作菩萨自然出现的地方。穿行在崖壁内的三十三天石窟,犹如攀登通往佛国净土的天梯,可见在当时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修建的不容易。向外远眺,便能看见祁连山的空阔,渺远,犹记起“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当江南”这句诗。蓦然低头,看到一位老者双手合十,真挚的朝拜着,恰似仰望天国的安宁。
可能内心的纯净无物不外乎如此吧?
做一个通达的人
佛经中讲,“礼佛一拜,罪灭恒沙。”在多少次的起伏朝拜中,不断夙愿、祈求,不断磕头,双手合十,虔诚朝拜。我想,这一切不外乎做一个有灵性的人,做有灵性的、内心通达的人足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