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的淘宝心得。
以前的无印良品是去标产品,现在它是标了,在中国还比原产国日本翻了好几倍身价,且购买者络绎不绝,连无印的日本店长们都对它的中国价值深感震惊,所以目测出现了像我一样购买无印的无印良品的消费者。
无印产品通常design by brand,藏匿在二三四五等线的服装工厂拿到设计图和材料,大批量生产,等品牌方取走完整的产品,淘汰掉一些瑕疵货色,特别是以日本牌子的挑剔眼光,留下来的产品通常仅仅就是有点轻微掉线、染色不均之类,或工厂偷偷藏了一批跟单尾货,拿给些熟人去售卖。没有名牌logo的名牌质量,叫它无牌良品。 穿上街,即使无标也有范,何况谁会去扒扒看有没有标签,懂行的人说,哇这设计,名牌也。
通常淘的去标品的都是些出口日韩、欧美的产品,外国名牌设计,中国制造。好处就是量少不易撞款,有的还特便宜,毕竟不是谁都想买无标签不退货有瑕疵的尾货产品,不好地方也就是它的无标签不退货有瑕疵。然而现在越来越多店家捕捉到这是一笔大生意,大概是像我这样爱淘原单的无资本消费者多了,物以稀为贵,价格便高了些许,不过比起东京银座商业街那些贴了标的名牌货,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为了自我蒙蔽,决定把这种消费行为视为高明的消费降级,只考虑产品本身的价值,不为任何品牌买单,成为炒得火热的消费升级中的一股清流。
其实清醒一点,这应该算是侵权产品了,毕竟是别人家的设计,直接拿来还不贴版权还真是罪过。作为不想清醒的消费者,可以说是非常感激这些店家了。要说这群消费者到底有没有虚荣心,自我剖析一下心理还真是复杂,承认虚荣吧,全身上下又找不到一个logo,如果说把名牌贴全身的人才算是虚荣,那么人家花自己的钱,买匹配价值的商品,不偷不抢,个人喜好,为何要被你指指点点。每天翻遍某宝淘些去标的名牌货,看起来确实是不把商标当回事了,可热衷的还是这个牌,好设计,好材质,什么都好就是贵,幻想着哪一天变有钱,去一趟门店,出来提几个印着logo的大袋子。此时时候未到,只能采取一种迂回的曲线策略,先用无标的工厂货培养气质,久而久之,上了瘾,竟看不上其他牌子的有标产品了,于是每每买回的新衣都不必有剪标签这个步骤,不是有污渍就是线头,依旧欣欣然陶醉其中,觉得和原牌产品也并无差别,性价比极高,反而赚到了。
奇怪的消费者心理还有,对于这种无标服装,购买者并非越多越好,最好越小众越佳,再喜欢,一看销量,月销上百的坚决不买,毕竟显示不出本人眼光独特。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先挂,名牌的无标产品,通常是没几人评价的,这群爱淘原单的都是低调之人,有时都不主动确认收货,更别说放点买家秀了。想买原单产品还需有些技巧,不可能堂而皇之地让人搜到这些产品,通常品牌的拼写都是断断续续,有的标题也不说明了,有心的忠实消费者自然能找到,常常是加入购物车便显示库存紧张,稍有犹豫,鱼便被别人钓走了,特别在双十一这种店家包邮的时候,不留神商品就下了架,痛心疾首。卖家也是极心大,过了一年商品闲置也绝不打折,对几个逛熟的店里有的商品我都能倒背如流了,去年见面,过了一季轮回,hi又见到了。多数购买原单的消费者是不会在意新款旧款的,我就是爱你家的style,越久越经典,于是靠着这种消费者强大的信念和荷包支持,这种原单小店也渐渐多起来,做了原单尾货产品两年多的消费者后,深感担忧,生怕这也变成一种潮流,淘的人多了,量便少了,价便高了,于是越来越穷了。
说到底还是积累资本要紧。